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村上春樹的善惡


終於都讀完《地下鐵事件》及《約束的場所》。
這兩部作品應該是村上春樹非常重要的作品吧。
看後才明白,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原來影響村上春樹非常深。
《約束的場所》最後三章中的善惡之說,完全可以呼應《1Q84》。
他說他一直想寫關於惡的故事,但卻一直捉不到惡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之後他到耶路撒冷領獎時,發表了被人引用到爛的「雞蛋及高牆之說」。
文中,可以猜到惡其實就是指高牆,即制度(system)。
所謂的惡,是因為權力過大,容易造成剝削、忽視、欺負雞蛋。
到發表《1Q84》時,他說這是一部最重要的作品。
《1Q84》中,他提到「平衡本身就是善」,完全是呼應《約束的場所》中,他跟河合的對話。
懷著「惡」活下去,說的就是平衡。純粹的善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多元及不完美。
歷史上以「善」之名去傷害人比「惡」傷害人更多,例如數之不盡的戰爭,無一不是舉著「善」之旗去殺人的。就算你不會認同發動戰爭的人的觀點,但在於他們而言,他們的確認為自己發動戰爭的出發點是「善」的。
平衝本身就是善,要包容惡,才是真正的善。
問題是,社會上究竟有沒有空間去包容惡,以及適應不到體制system 的人?


突然,我期待著《1Q84》Part 3。究竟這十多年來,村上春樹對「善惡」的思考去到有幾深入,究竟可以為讀者帶來幾多的反思?

雞蛋高牆之說,其實跟西方思潮十分想似。
體制因為力量之大,是十分需要被監察、去限制,否則它只會變惡。
當體制vs. 人民的情況出現時,人們需要想的是,是否前者出現問題,而不是後者有沒有問題。
前者根本不需要雞蛋去護航,因為它本身已經十分有權力,可說無堅不摧,甚至想點就點,反之後者是弱者,更需要人支援。

香港人似乎不明白這道理。

善惡,不應該由有權力者去界定,因為這只會造成對不合權力者心意的弱勢者被加倍欺壓。
真正的暴力,是由當權者去決定的暴力。
真正的暴力,是認同由當權者所界定的暴力,因為這叫助紂為虐。

4 則留言:

DoA 提到...

我是先讀了《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近日正緩慢閱讀中,臨睡前讀一個個案的速度。

同意你說,這兩部非小說是非常重要的村上作品。

我很喜歡日本的東西,喜歡去享受,但卻不想做日本人,因為日本的體制太惡了,惡的程度不亞於奧姆。

瑪嘉烈 提到...

我其實比較喜歡《約束的場所》,總覺得訪問得比較深入(受訪者少也是原因)。

日本的體制惡,唔知關唔關日本文化事呢?學村上講,係人創造體制。總覺得日本人有一種潔癖,標準定得好高,有d 似追求純粹的善,所以容易變惡。

半空的書架 提到...

加少少背景先,村上係成名之後,離開日本,去到美國才開始寫發條鳥年代記。這本小說係佢一個轉捩點,因為佢發覺,有些東西是不能逃避(無記錯係佢第二部尾段講主角點樣決定唔走,說得非常精彩)。

之後村上的「社會參與感」才更大,真理教毒氣事件(地下鐵事件),同神戶大地震(神的孩子在跳舞)都成為他的小說題材。小說中的主角再也沒有挪威的森林中的無力感,轉變為「其實我都唔想理你地,不過你地(體制)係都插隻手埋黎既,我就同你死過!」

瑪嘉烈 提到...

書架︰多謝你的補充。我都考慮過好唔好睇《發條鳥》,但真係好d 怕。

我認為,村上前期作品,其實比較虛,故事係精彩,但其實唔知佢想表達d 咩,就好似一個普通故事咁。去到後期,反而實咗,明顯有嘢想表達。似乎人vs 體制,已經變成村上小說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