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告白
























近來我最想看的電影是《告白》。本來可看優先場,但因為時間不許可,變成要等到星期六自費入場。吸引我的不是原著小說,事實上我也不太熱衷於讀小說,也不是因為電影角逐來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是《告白》的trailer 太吸引了,因為剪得實在太「新世紀福音戰士」︰古典樂、eye catch、心理精神分析等,實在充滿了EVA 影子,因此吸引了我這個EVA 粉絲入場。

結果呢?我失望了。失望不是因為它不像EVA-我也沒笨得希望它會像EVA。電影很差嗎?不是。只是實在沒有外間說得那麼好。它的缺點太顯眼,差點掩蓋了其他優點。

缺點是什麼?敗在導演的MV 拍攝技巧。108 分鐘,我不覺得我在看電影,我覺得我在看108 分鐘的MV。畫面的確拍得「華麗」,特別是結局的爆炸,根本跟那些落重本的MV 沒兩樣。導演刻意營造電影陰暗氣氛,其實這不算錯,我相信很多導演拍電影時都會很落力地營造氣氛,但是太著跡了,老是在拍天空,是拍不知道是加了filter 還是用了CG 的天空。說實在,太假。太多慢鏡,剪得太碎,密集式的背景音樂,也有太多畫外音。108 分鐘,都是這樣子,難道不可以有一些留白,讓人靜下來的地方嗎?有時候less is more,不是嗎?我實在覺得,電影最大敗筆,是不少人喜歡的導演中島哲也。

但電影是否一無是處呢?也不是。松隆子雖說是女主角,但戲份比想像中少,可是實在演得好,特別是最後一幕,令人有驚喜。真正擔正的反而是兩個十多歲小演員,與及其他學生。
木村佳乃嗎?我完全不認得她了。

此外故事的確「玩得幾盡」,我認為故事本身救了中島哲也。因為扭橋了,情節上有點意想不到,所以不會太悶。但坦白說,我也不明白故事本身有何出色之處,難道就是「良心崩壞」嗎?電影看完,我問男伴究竟此戲想表達什麼?是生命誠可貴嗎?還是回歸精神分析︰人之所以殺人,是因為跟他童年有關、是因為他有孌母情意結、是因為他想有人關心自己、是因為他寂寞、是因為他一直被人欺負?這些不是很老掉了牙嗎?也許正如楊德昌的《恐怖份子》般,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恐怖份子,只要他遇上一些他承受不了的狀況,就會做出不可挽回的事,可是楊德昌的確表達得高明得太多(對不起,搬出楊德昌可能是侮辱了大師)。去到結局,按原著小說,那句「玩你咋」是不存在的,那麼故事本身說的是一個完全復仇的故事,如果是這樣的話,作者其實也只想寫一個嘩眾取寵、引起爭議、大家都猜不到的故事而已,內涵嗎?反省嗎?對不起,從缺。況且「我要你嘗到失去至親的滋味」、「要你親嚐惡果」也不是什麼新奇的復仇意念。至於電影為什麼要加上「玩你咋」?中島可能不想結局太黑暗,令人覺得爆炸從沒發生?還是他想引入開放式結局,引起觀眾的討論?是的話,也很無謂,因為這電影,根本什麼也沒說。

這時,我倒寧願看到TVB 式的老套戇居結局︰冤冤相報何時了?寬恕才是王道,至少我放過你等於放過自己。對,很戇居的想法,但至少正面。到最後,松隆子終於報仇了,又如何?故事除了扭橋外,究竟有何可取之處?說玩得盡,我想起上年園子溫的《愛之剝脫》,這電影玩得更放、更盡、更具爭議性、更見血腥,可是卻比《告白》有內涵、有深度、也正面得多。

我覺得trailer 比電影好看。我不是說電影很差,只是實在沒有其他人說得那麼好。外間一致激讚,我想到是因為現世代人們喜歡強勁的視覺效果,以及喜歡自己猜想不到的結局。我不質疑中島哲也MV 式技巧的水平,我只覺得電影語言除了花巧的視效外,還包括很多。





現在,我終於可以一心一意等Social Network

-----------------------------------------------------------------------------

暫存在我家的小說。

10 則留言:

Agnes Tse 提到...

看過告白後, 更加不喜歡中島哲也這個導演. 甚至有點反感.

stardust 提到...

我都唔鐘意告白,原因同你差唔多,呢種MV/廣告手法毀左呢個故事。其實呢個年代,有咩華麗CG係會整唔到,而我地又未見過?導演好似好心急將呢d"靚野"放晒出黎,忽略左講好呢個故仔…

cowbie 提到...

我也因為拍攝手法扣了這部電影很多分…我有看導演的《下妻物語》和《花樣奇緣》,入場前看《告白》雖然也預了他在影像上手法會浮誇,可是說一個這樣的故事用上大量slow motion/mv剪輯,完全無助於他說好這個故事/傳遞任何信息,你話《下妻》將影像漫畫化(雖然我唔鍾意呢部片)、《花樣》用上荒誕的色彩影像去反襯松子的悲慘,都說得過去,但《告白》就真係唔ok了。

Sonia 提到...

終於睇左. 同意你講佢太多花巧野, 太"著蹟".

真係期望太大, 有少少失望.

瑪嘉烈 提到...

我發現意見各走極端,有d 就好鍾意覺得極好睇,有d 呢就好似我哋咁....

shtmanhk 提到...

我有位影癡朋友都勁剷,評語為不知所謂.

David Fincher X Aaron Sorkin 是時候拿獎了(Aaron Sorkin 竟然從未被提名奧斯卡!),外國影評誇張到拿 social network 和 Citizen Kanes 及 'ALL THE PRESIDENT’S MEN' 互相比較.

方俊傑會否又給一百分? 他也是 David Fincher 迷.

abjj 提到...

haha, 我倒是很不同意, 我覺得這片相當不俗, 只有日本人才拍得到的電影, 讓我想起園子溫既紀子之食桌...

稍稍談兩點
1. mv手法不留白, 這是因為每段都是不同人的「告白」, 那是他們自己的偏見, 自己的視點, 沒留白的空間是因為他們的定見很深

2. 內涵/反省倒是不缺, 這故事是談自大與自卑、人的自我保護機制, 將責任委於他人, 不去自省, 結果只會讓自己更難受, 需要更大的謊話和扭曲去為自己留有生存空間
比如木村佳乃只說兒子很可憐, 更將直樹失常歸咎於松隆子; 班上同學為洗脫自己責任, 集體欺負渡邊 (松隆子後來明言本希望靠同學們解決渡邊); 松隆子說丈夫是死於癌症, 不是hiv, hiv還有藥可拖延發病, 癌症就沒有了, hiv是別人傳染的, 但癌症則是體內細胞變異, 前者是別人負你, 後者則是自己傷害自己, 這才真正致命; 當然還有渡邊的網上遺言, 掩飾自己, 不折不扣是個自大的膽小鬼, 他要殺死不留情面揭穿他弱點的女友...

所以結尾的玩你咋是佳筆, 如果松隆子真的殺死渡邊母親, 那渡邊沒錯是有自新的機會, 但松隆子自己並沒有, 她的目的仍然只是向他人報復, 沒有走出「將責任委於他人, 不去自省, 結果只會讓自己更難受」的窘境...
其實餐廳那場戲已埋下這伏線, 她聽到美月說渡邊只是想要得人讚賞, 她失笑了! 但離開後, 她跪在地上大哭著說「蠢極啊」... 這兩句都是渡邊的口頭禪

瑪嘉烈 提到...

well... 我個人認為渡邊母親的確是死了,至少小說的確如此。我只覺得這電影/小說沒有深度,你說的反省我完全看不到。完全不喜歡中島哲也。

匿名 提到...

我打算去看,只是我有點怕血腥。

另外,我Search 告白看到妳的文章,我很好奇妳的本人是怎樣的人,可以說一下妳的一點點背景嗎?

Kevin Chang 提到...

松隆子是在"長假"中第一次看她亮相,接著看她主演的"戀愛新世代"便有點著迷了。木村佳乃則是在"over time"中對她有驚艷的感覺,接著又在野島伸司的"世紀末之詩"中注意到她。當時在"海灘男孩"中的廣末涼子都還只是個小孩哩!
...那是個瘋迷日劇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