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The 33rd HKIFF︰夜之美





我看過《春光乍洩》,看過《迷情》,看過《女朋友》,看過《中國》。《過客》、《蝕》的影碟放在家裡沒有意欲拿出來看。然後昨晚就跑去看《夜》。

委實,看完《春》及《迷情》,我已經覺得我不會十分喜歡安東尼奧尼,他那「無劇情」的敘事方式,有時實在挑戰耐性。


昨晚,坐在科學館的演講廳看《夜》,才真正發現安東尼奧尼的利害之處。他的場面調度實在很捧,鏡頭的推進把畫面拍得很美。原來在大銀幕中才可真正感受到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藝術性之高,亦證明之前是我有眼不識泰山。

美是美,但仍然挑戰耐性。安東尼奧尼很努力的把珍摩露的寂寞、跟丈夫及人群,特別是跟上流社會的抽離表達出來,特別是她從簽名會出走,之後漫無目的的到處溜達,藉以顯示其內心的鬱悶苦澀,的確可以令人看得昏昏欲睡。事實上,昨晚觀眾席上亦有人打鼻鼾。

我想除了出色的場面調度,《夜》更有趣的是那無處不在又很壓抑及含蓄的情慾感,又或者應該說,是對女性一種含蓄的慾望。

電影下半部中上流社會的派對場面,總令我想起維斯康堤的《氣蓋山河》中那四十五分鐘的舞會場面。雖然兩者想表達的有分別(《氣》說的是貴族沒落,《夜》想表達的是珍摩露跟丈夫的感情絕路跟格格不入),但畢蘭加士打在《氣》中的抽離比珍摩露在《夜》中的抽離更難演。珍摩露在電影中很主動的遠離人群,而畢蘭加士打是在熱鬧的貴族群中你都看得出他那種早已預料到貴族沒落的鬱結,那個對比卻更大。

結尾,珍摩露坦言自己不再愛丈夫。她朗讀了一封情信,丈夫問︰「那是誰寫的?」珍摩露說︰「你忘了嗎?那是你寫的。」然後丈夫一邊否認自己不再愛她,一邊強吻她。珍摩露一邊強調自己不再愛他,一邊接受他的吻。也許,這就是感情去到盡頭又無法解決的苦悶,於是只可以抽離。

6 則留言:

Lo On Nie 提到...

你好野,明明唔buy套戲但依然寫到自己勁appreciate導演既功架。

我比較直腸直肚,真係唔識欣賞珍摩亞離開丈夫新書簽名會之後擔天望地左顧右盼,然後被稱之為「表達對現實的疏離」的演技。於我而言,這是很矯揉造作的。跟廣末涼子在《禮儀師的奏鳴曲》每隔兩幕後在街上/原野上/河邊仰望天空綻放微笑的那麼「呼吸新鮮空氣、感覺心曠神怡」,其實令人呵欠連連。

即使我都同意《夜》有不少鏡頭美學價值甚高,我依然難以喜歡這齣電影和它的導演。唉。

Agnes Tse 提到...

其實我覺得《夜》已經比較易明, 《情隔萬重山》睇到我昏睡不醒.

倒是兩夫婦去探病一幕很有意思. 那朋友被病折磨得死去活來, 兩夫婦一入病房, 他立即笑面迎人. 但轉頭丈夫居然去跟一個不知名女病人親熱.

Monica Vitti玩粉盒, 同費里尼《甜美生活》中產派對一樣令人窒息乏味. (講真, 我睇《甜美生活》都覺得辛苦)

瑪嘉烈 提到...

羅︰我冇你咁唔buy... 確實佢d場面調度真係好amazing

agnes︰我接受到《甜美生活》多少少,除咗個ending 比較難明少少外,其他都易接受過《夜》,起碼我響屋企睇未覺得想瞓,而響屋企睇安東尼奧尼,真係可以當安眠藥...

ab_jj 提到...

睇安東尼奧尼係幾demanding, 鍾唔鍾意都好講緣份 (即是你觀影當天既狀態, 同埋佢講既野, 同你觀影o個段時間, 個人所思考既問題有冇可交流之處), 個人好喜歡《迷情》 (通常叫《奇遇》) 同《春光乍洩》

我覺得同睇高達有幾點相似: 情節本身平淡, 需要觀眾好主動介入, 去理解個角色、去代入。 (但佢唔會用戲劇性去驅使你介入)但當你介入, 對影片、人物之後發生既野, 有既定期望後, 佢地就鍾意反其道而行, 將之前建立左既敘事同埋該敘事既意識形態、概念打破。這是以退為進。 希望這些角度可以幫大家入戲。

是的, 場面調度, 安東尼奧尼多用場面調度去執行呢套concept, 比如最出名《春光乍洩》那幾場在郊外的戲, 便是用燈光、風和背景物的郁動等等去暗示我們所看的, 孰真孰假。

費里尼傑作不少, 但難得風格迴異, 較前期《大路》、《卡比莉亞之夜》同《八部半》、《甜蜜生活》、《想當年》等好唔同, 《甜蜜生活》係幾安東尼奧尼下:中產人士追求真愛 (那種前現代至死不渝的愛)之不可能、個人被物質生活和慾望所支配......

瑪嘉烈 提到...

AB_JJ:我一直都很想看《大路》。Antonioni 我是佩服多於喜歡。開錯咗個頭,因為我第一次睇佢就係睇碟,領略唔到佢有幾勁,結果令我有d 怕咗佢,可能我同佢d 作品真係冇緣。

ab_jj 提到...

嗯, 費里尼的作品, 暫時我最喜歡都係《大路》, 簡單但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