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不朽的褒曼︰Through a Glass Darkly《對鏡猜謎》︰上帝,你在哪裡?



Director: Ingmar BERGMAN
Cast: Harriet Andersson, Gunnar Bjornstrand, Max von Sydow
Country: Sweden
Year: 1960
Color: B&W
Duration: 91 mins

今年我的褒曼第一章。看之前擔心男伴對英瑪褒曼的接受程度,皆因見他邊看邊郁身郁勢,幸好原來是電影資料館椅子太硬,戲終時他說了一句︰好勁!

當然!這個是Ingmar Bergman 嘛!

電影setting 一早令人感到主角的無力感及不安。故事發生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整部電影只得四位演員,場景亦只是在一個孤島上,即那種發生什麼事都好都完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打救你。Karin 有精神問題,家人把她從醫院接出來到孤島療養,可是她的病無康復機會,當作家的父親承受不了只得靠寫作逃避、丈夫Martin 提供不了Karin 想要的愛、弟弟Minus 正值對異性有興趣的青春期。Karin 終日以為會見到上帝,到最後她再度崩潰。

整部電影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上帝存在與否的問題。如果上帝是存在的話,為什麼人會活得這樣痛苦?為什麼現實會那樣多不幸事發生?Karin 終日以為上帝會來接她,到最後她祈禱卻出現了接她到醫院的直昇機,她沒想到上帝原來是一隻金屬蜘蛛,精神大受打擊。這很明顯是對上帝的存在一種很大的諷刺吧!Martin 很愛她,亦無法消除Karin 的不安全感,自己亦愛得相當痛苦︰明知妻子不會康復,這樣無止境的愛下去是否等於全無意義的犧牲?父親接受不了女兒遺傳了死去妻子的精神病,只懂寫作麻醉自己,亦只懂把內心空虛精神寄託在上帝身上--如果上帝存在的話,至少人生不會太虛無--雖然這有點勉強。Minus 見到Karin 崩潰、跟Karin 關係開始矇矓不清令他無所適從,他希望上帝會幫助Karin 脫離痛苦,但明顯願望落空。每個人都感到虛無、覺得痛苦,更苦的是他們得不到任何解脫。如果上帝真實存在的話,為什麼人會活得受傷害?

電影最後藉著Minus 及父親的對話直接把對上帝的質疑宣諸於口︰究竟上帝存在的證據在哪裡?

父親說愛,雖然不知道愛是上帝存在的證明還是愛等於上帝(如果愛是上帝,等於上帝存在嗎?可能「上帝」這只是個名稱,用來把「愛」具體化及形象化而已),但如果Karin 被他們的愛包圍,那麼Karin 就會有康復的機會,雖然身為父親的說時顯得十分牽強,就像他一貫的作風--用謊話去掩飾虛無。這是另一則對「上帝」感到絕望的控訴,亦充分表示出對生存的無力感。如果他相信自己的說話,他就不會早就逃到瑞士寫作,回家後不會說一完成作品就離開到南斯拉夫當導遊。愛幫不了已崩潰的Karin,卻因為她的關係,父親及Minus 的關係變得溫和。愛到最後只救贖Minus 及他爸爸的關係。這算是電影中唯一的希望。

在電影中我看到很久沒看過的zoom-in 及zoom-out、fade-in 及fade-out 的技術,令人懷念,更令人感慨其實如果你有料,當今被世人視之為老套的技術,你都可以凌駕到令人覺得有藝術感。構圖簡潔有力,沒有多餘的配樂,來來去去都只得J.S. Bach 的小提琴樂章,但能夠表示出戲中人內心悲傷及對做人的無奈,就已經足夠。

4 則留言:

Lo On Nie 提到...

慢工出細貨,我寫得過快你但自問寫得麻麻地。起碼,你對於導演就上帝、生存的無力感與四名角色之間的關係的表達,作出比較完善而具體的陳述。

如果英瑪.褒曼值得我說「好勁」,那我至少也應該給你一個字:「勁」。 :p

不寫太多了,留點精神明日續看另外兩齣,不然我怕會虛脫。

瑪嘉烈 提到...

你寫得比我快主要是因為你打中文字快過我勁多!所以我都應該俾個「勁」你。嘻嘻。我覺得你寫得不錯,已經比很多人好了。

匿名 提到...

你們都好過我,我成堆電影節相關影評都未寫。[寫得2,3篇.....]

瑪嘉烈,你的文章以被電影節連線所連結:

http://www.hkifflink.net/2008/04/13/1891/

瑪嘉烈 提到...

sonus_cat 貴人事忙嘛,你淨係幫hkifflink upload 我哋呢d 文都已經忙死你~~ 多謝你一直以來的時間同心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