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轉載︰為貓兒尋根

信報財經新聞
By 何炘基 2009-06-06

  很多朋友都知道筆者乃愛貓之人,起因是妻子愛貓,我最初被迫「愛屋及烏」,接受這孤傲的「天外來客」,久而久之,我也被同化了,變成愛貓一族。

  初夏甫至,晨光一大清早已經進佔廳中,某天我起床後走出客廳,進行每天的早操。剛推門進廳就發現家裏其中兩頭小貓倚窗旁仰天凝視,繼而俯看窗前的庭園花草,就這樣來來回回的仰天望地差不多起碼有三十來分鐘,牠們都似乎醉心於觀雲賞花,把我這個所謂「主人」都拋諸腦後,可能牠們早已習慣了這傢伙做早操就非得花上一段時間,肯定尚未有空給牠們餵食,所以也懶得把我理睬。


貓兒總是愛理不理

  二十多年的養貓經驗教我明白貓不是狗,不能把牠們當成寵物。每次回家貓咪不單不會搖頭擺尾歡迎我,即使我呼喚牠們的名字,牠們老是以愛理不理的態度轉過頭來瞄我一眼,若那天心情好點,可能會用極低的聲線,淡淡的回應一下,這樣已令我與妻子開心一整晚。牠們老是主動的,我們老是被動的,在無所事事時,千萬不要拿牠們作消遣玩物,例如摟抱入懷或隨意撫摸,因為換來的後果,輕可招致牠們煩躁的「破口大」,重則要忍受利爪在我們身上留下傷痛的印記。

  另一方面,牠們總喜歡在我有千百萬個緊急電郵要回覆時,就有千百萬個要求,其中一頭貓媽咪最近半年竟然對搥骨上了癮,老是在我忙得不可開交時鍥而不捨的以頭猛力撞我手臂,直至我依牠「吩咐」搥骨起碼三十分鐘才肯罷休。飼養雄貓更讓我擔驚受怕,牠們老是以大無畏的精神(或應說是不自量力),不安於室的喜歡四出歷奇才覺不枉此生。去年離世的一頭雄貓「小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我們在愛護動物協會領養牠時,牠只是兩個多月大,但尾巴中部早已屈折,不能豎直,大大影響牠的跳躍能力。然而小吉總是屢敗屢戰,猶記得年輕時的小吉總是趁我午睡之際,越欄跳過毗鄰的花園。鄰居在園中飼養了不少價值連城的錦鯉,並有四條大狼狗作為護衛。小吉每次總要惹怒這群極其兇惡、站起來有成人那麼高的守衛,在牠們窮追猛打下,才捨得匆忙越欄逃生,每次都是險象環生,筆者記憶所及,最後的一次是小吉以為一躍可跳上欄頂,怎知鞭長莫及,只能單手抓到欄頭,筆者離遠看到狗群差不多已趕到,以為小吉今次難逃一劫,說時遲那時快,小吉拼命掙上欄頂,沒命的竄逃回家。類似的驚險故事真是花一天時間也講不完,甚至到牠晚年時,逞強的性格還是改不了,我與妻子為了給牠面子,讓牠心裏好過,即使牠「表演」一些不甚了了的無難度動作,我們還是拍手稱讚。


與貓兒共存同一空間

  回想小吉的往事,現在仍然感到饒有趣味,可以總結的是,貓與我夫婦倆的關係肯定不是主人與寵物,而是兩群不同種類但地位平等的動物共存在一個空間,而更明顯的是,我們是牠們的服務供應商。

  這可帶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人類進化史上,差不多所有受人類飼養及馴服的動物皆有其用,也就是協助人類在艱苦的進化歷程中掙扎求存,例如狗隻的祖先是協助我們捕食的狼,其他牲口如牛羊豬等對人類的用處更自不待言。這些動物受了人類幾千年來的馴服都聽聽話話、老老實實的自願接受人類苛刻的把牠們送入禁閉營(人類美其名為農場),又或如重犯般在十分嚴緊的束縛下(包括狗帶及狗口罩),才可以在街上散步。

  人類對待貓兒卻遠遠優於對我們明顯有用的其他動物。貓兒絕大部分時間以其馴服的一面,懶洋洋的躺在我們家中休息、睡覺,醒來後就享用我們一早為牠們準備妥當的主餐或小吃。然而,某些時候貓兒就如史提芬遜(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恐怖小說《怪醫》(Dr. Jekyll and Mr. Hyde)那樣,由正派及善良的傑克醫生(Dr. Jekyll)搖身變為窮兇極惡的殺人兇手海德先生(Mr. Hyde),卸下馴服的面具,與其他貓隻廝殺或殘殺其他小動物等。為何我們對貓兒這種一百八十度轉變的行為不感到擔憂?為何對貓兒如此容忍、厚待?貓的先祖又是從何而來?

  根據我們一向的認識,一般以為三千六百年前由埃及人開始馴養貓隻,不過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雜誌有一篇名為「馴貓記」的文章,文中引述了2007年有關貓的研究結果,由線粒體(Mitochondria)中抽取的DNA發現,家貓的祖先應來自中東的野貓。此外,在2004年,考古學家於地中海賽浦路斯發現一具九千五百年前人類遺骸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堆貓兒骸骨葬於旁邊,這發現證明人類與貓兒共同生活在一起應遠比三千多年前的埃及人為早。

  究竟貓兒又如何走進尋常百姓家呢?這可能是由於人類於一萬年前開始務農,因而開始有固定的居所,並且聚居一起。農產品如穀米等是需要儲存的,有穀倉的存在就會吸引老鼠來偷食,貓兒可能誤打誤撞的走進人類的米倉捕食老鼠,繼而登堂入室的走進人類的家居去,從此開展了一萬年的人貓情誼。

  人類對貓的情誼到埃及文明時期可說達到一個高潮。貓的形象不單出現在各類的藝術裝飾品及民間擺設,貓兒更被尊稱為巴斯特德女神(Bastet)的化身,成為墓室的守護神。今天埃及墓穴亦發現大量的貓兒木乃伊,這都是當時埃及人犧牲大量家貓以供奉巴斯特女神的證明。

  貓兒雖然對人類沒有太明顯的直接用途,卻在有意無意間,偶然與人類結下萬年情。然而這情緣老是擺不脫貓兒的野性以及牠們對遠古祖先的思憶,故每晚等到人類熟睡後,牠們就披星戴月,以奇行異動來回應其祖先在深遠洞穴中的呼喚。難怪我的貓兒一早起來就仰觀天象,俯看庭園,是悼念牠們的先祖?抑或在思考如何結束這段與人類的萬年情呢?人類如此優待貓兒,是為懷緬我們早已逝去的野性,還是為了人貓之間的萬年情呢?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