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Welcome Back Dr Jones!!
昨晚看完Indiana Jones 4後縈繞到而家。看之前已經聽到不少評論說,這次的Indiana Jones 充滿懷舊氣息,又說恐怕吸引不了新觀眾,即這世代又從沒看過前三套Indiana Jones 的年輕人。看完,認同。同一時間我認為,史匹堡跟George Lucas 根本不志在吸引新觀眾吧。這一套完全是為自己及為舊粉絲而設的,單單是唔理好醜都會入場朝聖的舊粉絲已經夠電影公司賺了。我是舊粉絲,話之d 人話唔好睇又失望,Indy 4 絕對滿足到我的需要,而且我覺得好睇。跟前3 集一樣,有動作有冒險有傳說有幽默,仲想點?
因為相差十九年,所以「舊」變得不好。
背景設於50 年代的冷戰時代,沒有太多的高科技,舊一點又何妨?Indiana Jones 是一個系列,跟前三集有一脈相承的舊東西又何妨?按Indy 在電影中的年紀跟現實中福伯的年紀,這一集是一個小總結,來一個跟前三集的round-up 又何妨?就算會拍"Indy 5",主角都應該不是Indy 跟福伯了,到時該由Indy 仔Henry Junior 即Shia LaBeouf 接捧,那已經是另一個系列了。這已另作別話。
選擇古文明的一個傳說古物做故事骨幹,既適合Indy 這一個考古學家的角色,又符合史匹堡自己的興趣--外星文明(一開始見到Area 51 即羅茲威爾外星人撞機地點我已經想笑了)。有人會話玩古文明玩埋外星智慧會唔會離譜咗d?但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好多人認為古文明,例如埃及、已消失了的瑪雅民族等,他們的學識是由外星智慧教授。而且現實中瑪雅、中美洲等一直都相傳有關十三個有神秘力量、能解開宇宙之謎的水晶頭骨,所以這次選材我覺得揀得好聰明,史匹堡滿足了舊粉絲及自己的慾望。
靠考古學識、whip、好身手打天下,Indy 好man!Indy 系列開創了同類片種的先河。把故事背景設於多事之秋的上世紀初至中(Indy 1-4),更把故事顯得更刺激。
Cate Blanchett 做得好,造型好型,加上一口有俄羅斯口音的英文... 正!
缺點係除咗中文譯名譯得太樣衰之外,都冇咩好彈。
講完! XD
係時候翻煲《聖戰奇兵》~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雜碎
在新聞台看到小馬哥的就職典禮,他說了一大篇演辭,宣誓,然後跟阿扁握手,親自送別阿扁搭車離開總統府。一個經由普選產生的權力和平移交、政黨輪替的過程,這個真民主發生於在台灣,令到身在香港的我看得恨得牙癢癢。我看著那一支青天白日滿地紅高高的掛在小馬哥的背後,想起隔代的因為政治背景及意識形態的關係家道中落,有時真的無法不唏噓。
「人民奮起,台灣新生」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灣人民投下了改變台灣未來的一票。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一起見證,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值得慶幸的是,跟很多年輕的民主國家相比,我們民主成長的陣痛期並不算長,台灣人民卻能展現日趨成熟的民主風範,在關鍵時刻,作出明確的抉擇:人民選擇政治清廉、經濟開放、族群和諧、兩岸和平與迎向未來。
尤其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長經驗,讓我們獲得了「台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值得所有台灣人引以為傲。顯然,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
我們要進一步追求民主品質的提升與民主內涵的充實,讓台灣大步邁向「優質的民主」: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台灣的民主將不會再有非法監聽、選擇性辦案、以及政治干預媒體或選務機關的現象。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民主改革的目標。
因為台灣是全球唯一在中華文化土壤中,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如果這個政治實驗能夠成功,我們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史無前例的貢獻,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歷史責任。
我們還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國際視野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要排除各種意識形態對教育的不當干擾。
我們將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尊重人性、崇尚理性、保障多元、和解共生的環境。我們將促進族群以及新舊移民間的和諧,倡導政黨良性競爭,並充分尊重媒體的監督與新聞自由。
我堅信,中華民國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憲法。在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身為總統,我的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憲法的權威與彰顯守憲的價值。我一定會以身作則,嚴守憲政分際,真正落實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
我們要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受人敬重的成員。我們將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作為處理對外關係與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
台灣未來一定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我們將以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
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夠向前發展。
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我們繼承的種種歷史文化,不但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延續,更得到擴充與創新,進而開創出豐盛多元的人文風景。
中華民國也在台灣得到了新生。在我任內,我們將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百週年。這一個亞洲最早誕生的民主共和國,在大陸的時間只有三十八年,在台灣的歲月卻將超過一甲子。在這將近六十年間,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命運已經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共同經歷了艱難險阻與悲歡歲月,更在追求民主的曲折道路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民主憲政理想,當年在中國大陸沒有能夠實現,但今天在台灣終於生根、開花、結果。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不但洋溢在台灣人的生活言行,也早已深植在台灣人的本性裡。這是台灣一切進步力量的泉源,也是「台灣精神」的真諦。
盱衡時局,環顧東亞,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珍貴的文化資產、深厚的人文素養、日漸成熟的民主、多元和諧的社會、活躍海內外的民間組織、遍佈全球的愛鄉僑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高呼:台灣民主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Hey! 身在沒有真正民主國家地方的你,羨慕嗎?
----------------------------------------------------------------------------------------------
亦舒談電影
他們大抵不知道最佳科幻電影其實是《太空漫遊2001》,還有,《奇愛博士》也很有意思。
還有,我們並不怕悶,像他們那個年紀(十來歲),已經潛入第一影室看費里尼及英瑪褒曼,後來,為了生活,才變得營營役役,可是,仍然約略知道何者是好電影,何者不是。
--《不二心》「我機械人」(該是i-robot 吧)
我是看維斯康堤電影的人,聽到這樣的故事(Tim Burton 的《怪誕屍新娘》),不禁皺起眉頭,只覺少年人口味不可思議。
添勃頓的愛將正是尊尼疊曹,兩人合作《愛德洛德》(Ed Wood《艾活傳》)︰一個專拍廉價科幻電影喜穿女服的導演,十分猥瑣,卻拍出悲愴無奈之意。
--《不二心》「怪導」
------------------------------------------------------------------------------------------------
羅素的茶壺/會飛的茶壺
From Wikipedia︰
Russell's teapot, sometimes called the Celestial Teapot, was an analogy first coined by the philosopher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intended to refute the idea that the burden of proof lies upon the sceptic to disprove unfalsifiable claims of religions. In an article entitled "Is There a God?",[1] commissioned (but never published) by Illustrated magazine in 1952, Russell wrote: If I were to suggest that between the Earth and Mars there is a china teapot revolving about the sun in an elliptical orbit, nobody would be able to disprove my assertion provided I were careful to add that the teapot is too small to be revealed even by our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 But if I were to go on to say that, since my assertion cannot be disproved, it is an intolerable presumption on the part of human reason to doubt it, I should rightly be thought to be talking nonsense. If,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teapot were affirmed in ancient books, taught as the sacred truth every Sunday, and instilled into the minds of children at school, hesitation to believe in its existence would become a mark of eccentricity and entitle the doubter to the attentions of the psychiatrist in an enlightened age or of the Inquisitor in an earlier time.
反駁宗教。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長洲
愛電影 反荷里活 集體回憶
幾天前看了Be Kind Rewind。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笑,但觀眾反應十分熱烈,完場更有人拍手。(-.-")
驚喜在於它不是一部普通的笑片。它諷刺當今Hollywood 的片種少之又少︰只得笑片及動作片,所謂的舊片、有深度言之有物的經典片都通通沒有了。
DVD 越來越盛行了,科技越見進步。我們這一代的年青人還會看沒有CGI 的片嗎?連我看Indiana Jones 系列大的,經過近年歷險片一味講快及刺激的如National Treasure 的洗禮,重看Indiana Jones 第一集都覺得節奏慢得出奇。奇怪,明明小時候看的時候都覺得十分緊張。可見,我們都被寵壞了。
片中三番四次歌頌The Lion King《獅子王》,劇中大小配角都說《獅子王》是心中最愛。曾經《獅子王》風靡全球。現在風靡全球的已經是PIXAR 出品的3D 動畫了。用電腦畫的動畫十分好看,但懷念的卻是以前Disney 出品真正給小朋友看的動畫,簡單的,充滿童真的。
《低清老翻王》更加是一部關於集體回憶的電影。它說的除了是一個古舊又窮的社區面臨重建時、居民互相合作的情懷外,它更是觀眾與舊片的情懷。你可能已經想不起《捉鬼敢死隊》這電影,但一提起你就記得小時候看過這套卡通,亦有看過電影版,更記得有隻外型很可愛的棉花糖鬼。你有看過《2001︰太空漫遊》,可能不明這電影,但一定記得電影中太空人在機艙不停跑步以消磨時間、在太空中發現巨大黑色石碑的片段,你怎能忘記呢?沒看過電影中被sweded 的電影可能會覺得《低》好笑,但有看過那些sweded 的電影的話,感受會深得多,亦會覺得好笑得多。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無語問蒼天
他說起了Sebastian Faulks 回應讀者對其書Birdsong 《鳥之歌》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跟書名風馬牛不相及。Faulks 說儘管戰事連連,但戰場上仍有動物出沒,鳥兒依舊飛翔。
原來不管戰事如何殘酷,上天都不會出手制止。
There's no limit to nature's indifference to the idiocy of humankind.
上天對人的愚昧,是了無止境地無動於衷的。
這關林行止先生的「後悔」言論有何關連?楊社長寫這個的目的就是說,干預主義禍害非淺卻是打不死︰
干預主義的禍害儘管像《鳥之歌》的法德戰事那樣沒完沒了,而上天對人的愚昧,又看似了無止境地無動於衷,以至人不時誤入歧途
他認為,到最終人類可以利用無時無刻想改善當前境況的本性使人最終回到市場的金光大道。由此可見,楊社長仍然對市場有信心,至少讀起來,他比林行止先生樂觀。
經濟的事留給經濟學家說好了。我想說的是Faulks 那句回應,當楊懷康先生聽到時想起的是林行止先生的後悔,我想起的卻是另一些事。Faulks 用的詞語是"nature" 一字,性質比較neutral。楊社長把它譯作「上天」,對於我來說,這詞似乎偏向religious,這令我想起英瑪褒曼的天問、哲學家的思辨、我對上帝的疑惑。
多個世紀以來無數人都有此疑問︰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為什麼這個世界那麼多苦難?為什麼四川大地震有這麼多人死亡?為什麼緬甸軍政府只顧鞏固自己權力對因風災而受苦受難的無數人民置之不理都不會遭受到天遣?人人都懂得問天理何在?對啊!就是天理何在。有人會提出上帝並非三全,但很多人都不會滿足這答案,或者對這答案感到不安。但原來除了上帝性本善或性本惡這兩極外,還可以是無動於衷。"indifference" 這一字用得十分之好,「衪」不善不惡,「衪」只是淡然、覺得人世間的一切苦難,其實都無關重要,通通是小事一樁,所以不痛不癢。
當然,這個詮釋建基於楊社長的中譯。如果看回Faulks 的原文,這一切都無關於上天。所有事都是自然法則而已。大自然當然對人類的白痴行為沒感覺,生死本是閒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大自然的運作模式。人類之間的戰爭行為在大自然的眼中可能跟兩隻野獸為了獵食打架沒分別,所以你有你對天嚎叫,它有它四季交替。天災令無數人家破人亡,但天災本來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板塊移動所以地動天搖、海底地震所以就海嘯,就好似地上的水蒸發到天然後變成雨水一樣的自然。大自然根本就不會對死傷人數有悲傷之感,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人,沒有人的感情。那些哀痛之情,通通留給人類表達。
印度教崇拜多神,認為神有善惡之分;道教都是多神教派,相信萬物皆有靈氣,會有喜怒;佛教則是無神,眾生皆可成佛; 而基督教、天主教及伊斯蘭教都是一神論,而且相信神公義、慈愛及聖潔。對於前三教派,他們對於西方哲學家的形而上的問題不依為然,因為宗教觀不同。西方的哲學家的質疑其實是針對一神論的Christianity。多年來天主教信徒人數是世界之首,今年首次被回教超越,原因是大部份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生育人數持續放緩。但一神論說的宗教仍然佔了世界人口最大部份,可見那些宗教思辨可能仍會持續。我想如果我有下一代的話,讓他們信佛教好了。這個宗教開宗明義告訴你做人就是苦,學會不執著就不苦了,不會等天幫你,一切都是靠自己悟道,那多好。我真是一個叛逆的天主教徒。
死者矣已,希望他們能去到根據自己宗教信仰的樂土。一神論的上天堂去、多神論的下世找個不會起豆腐渣樓的好地方投胎去、若早悟道的就早登西方極樂世界。 仍然在瓦礫中等待救援的,願你們的信仰能在每晚十多次的餘震中給你們心靈上的支持及慰藉,讓你們有足夠的生存意志等到救護人員把你們救出來,及給你們活下去的力量,與及勇氣。
阿們。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一償心願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英瑪褒曼之後...
今次六月的紀念祭上映九部,包括必看的1925 年的《波特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Bronenosets Potyomkin)。
我只選了4 部,包括《波特金戰艦》、《阿歷山大‧涅夫斯基》、《恐怖伊凡I》及《恐怖伊凡II》。其實都想看《十月》及《墨西哥萬歲/艷陽天》,不過(荷包)要留前鬥後,之後的英碼褒曼回顧展,仲有暑期檔期的N 部新戲再博過!
現在開始售票,有興趣的去朝聖吧!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08cinema/2008rc_index.html
5 月必看的,一定是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及Be Kind Rewind《低清老翻王》,前者不用多說吧,後者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導演新作,trailer 很吸引,見到扮Stanley Kubrick 《2001 太空漫遊》及《捉鬼敢死隊》片段抵死好笑,正!
大家可以睇下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我們》的馬家輝
身為廿多歲又沒甚麼事業心的小女人(看!我進化了,不再自稱「女孩子」),當然有想過結婚生子。最近老想一個問題︰為著下一代著想,將來該把兒女送往哪裡讀書、又該往哪裡生活?當然前提是條件許可啦。我不是不喜歡香港,我對香港之情深得很,始終生於斯長於斯,但我對這地方的未來不樂觀。
然後在本書第一章「關於歲月的隱密情事」的第一篇文章「關於小女孩和我的香港十年」第一頁中讀到這句︰
這裡(香港)已成為妳的故鄉而妳將為這裡的興衰而負擔類比於血緣的包袱,而妳的父親,我,仍然惶恐著,這樣的身份,是不是妳最好的落點。
我想這句,是不少父母的心聲及憂慮吧。不同的是,馬家輝選擇跟女兒在香港落腳,而芸芸眾生有選擇身份這權利的人並不多。可預見到的是,將來我的子女只能夠在這裡落腳。是喜是悲,還看香港之後的命運。
最喜歡的卻是「我們--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喜悅與憂傷」結尾︰
那是我們所懷念的美德,不表露的情感所蘊藏的關乎個人對己身的身份、觀念與及信仰的堅持。不似現代人把喜怒哀樂放在臉上,並鞭撻沉默的一群,以為唯有表態,唯有高聲唱和,才是同羽毛的鳥。
不做,是因為「尊嚴」兩字。這才是那個老好時代最寶貴的遺物。
那雖不合時宜,但與時並進如果代表著是妥協是投降是屈膝,那麼,生命的美好的舊價值就少了一半...
我們所眷戀難忘是克制的美德是進退有序的美德是不張揚也不虛假的美德。
「沉默」這美德在這年代已被貶值。又或者,「沉默是金」已不是適合這個社會的處世之道。沉默,或不表態,或唱反調,只會被吞噬,或孤立,或閹割。這情況可見於人際關係上、工作環境上,與及香港的未來。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不朽的褒曼︰The Virgin Spring《處女之泉》︰原來上帝在這裡?
Director: Ingmar BERGMAN
Cast: Max von Sydow, Birgitta Valberg, Gunnel Lindblom
Country: Sweden
Year: 1960
Duration: 89 mins
故事改自瑞典的一首民謠。中世紀的瑞典,北歐神話中的Lord of Odin 仍然有人信奉,同一時間Christianity 開始牽蓬勃。虔誠人家中未經人事的獨生女把蠟燭送往教堂途中被兩個牧羊人姦殺,把她身上專貴的衣物通通除下,然後陰錯陽差到事主家裡留宿,更向死者母親兜售衣物。父親於是手刃殺女仇人,更把無辜的小孩殺了。前往女兒伏屍地點後,向天嚎叫︰"God! You permitted this!" 父親為著自己殺人罪行深表內疚,為求寬恕,向天承諾在女兒伏屍地方用自己雙手起一座教堂。當他們搬開女兒遺體時,伏屍處突然湧起源源不絕的泉水。眾人視之為神蹟。
整部電影主題本來非常清晰,一貫是褒曼前期作品的那個問題︰上帝存在嗎?由其是Max von Sydow 飾演父親向天呼喚︰你容許這些事發生!我不明白!都是非常明顯的--我咁信你你咁對我?但結局的twist 卻令我迷茫,那個猶如奇蹟般的泉水就像在回應父親的訴求。呵!原來上帝你出現在中世紀的瑞典卻在20、21 世紀消失?如果電影是關於對宗教的迷思,那麼那個結局根本就是在告訴你上帝的確存在。這回輪到我叫我不明白!褒曼的電影不是在質疑上帝的存在嗎?是否結局出現問題於是之後拍了更明確的「沉默三部曲」?還是他隱約告訴你一件更殘酷的事︰上帝存在,但同時容許那些事情發生,衪真的如電影中僕人跟小孩說 "God is more merciful than you think"嗎?這問題就留待觀眾自己問答。我想褒曼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既然故事改自民謠,可能這亦告訴你為何之後的瑞典北歐神話真的只變成神話,而Christianity 變得如此興盛。
那個強暴場面,完全沒有任何裸露成份,但你見到一個男人趴在少女身上,而另一個男人卻幫忙壓著少女雙腿,感覺已經震撼。對上一次看到的震撼是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的《洛可兄弟》(Rocco and His Brothers),哥哥當著弟弟及朋友面前強暴了弟弟女友,亦即是自己前女友。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強暴場面女的都需要赤裸才會拍得震撼?
不朽的褒曼︰Wild Strawberries《野草莓》︰不能言喻的美麗
Director: Ingmar BERGMAN
Cast: Victor Sjostrom, Bibi Andersson, Ingrid Thulin
Country: Sweden
Year: 1957
Duration: 90 mins
一早就說,這是褒曼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推介給男伴看,自己陪他進場再看多一次。看完後我只得一個感覺︰這真是一部很美麗的電影,美麗得令人傷感,美麗在於它的意境。上次我是在大學的圖書館把DVD 借了回來,是生平第二次看褒曼的電影,我記得在那個無眠的夜裡,在家中用手提電腦播放著,我看到最後少女Sara 跟年老的Professor Isak Borg 說"Good-bye, father Isak. Can't you see you're the one I love? Today, tomorrow and forever." 儘管Sara 說的那種愛是一種尊重的愛,但我還是忍不住哭了。一個二十歲時被愛人背叛所受到的傷害,在78 歲時獲得補償,這種愛及補償是一輩子望穿秋水的期盼啊!(總是覺得這就是Bibi Andersson 一人分飾兩個Sara 的原因)今天當我坐在科學館演講廳裡從銀幕再一次看到少女Sara 的表白,我仍然想哭。《野草莓》沒有「沉默三部曲」、《假面》、《第七封印》、《狼的時刻》等的言簡意賅,充滿心理學理論(有少量)、形而上學(都有少量啦)及存在主義,相比之下《野草莓》跟Fanny & Alexander (芬妮與亞歷山大)一樣,十分平易近人,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被打動了--這是我最喜歡《野草莓》的原因。
一個人最快樂的就是長大之前,那是一生人最美好的時光,童年珍貴的地方就在於它一去不返,而逝去更能突顯它的美麗。而夢,永遠都是關於不欲回首的、不想發生的事。 在Isak Borg 的記憶中,只得表姐暨未婚妻的Sara 欣賞他,Sara 覺得他人很好很溫柔,但最後她嫁了風流的哥哥。及後,自己的妻子及兒媳卻覺得他的好很虛偽,內心其實冷如冰。電影中段Isak Borg 夢到Sara 跟他說,她過份為人切想,卻變成不經意的殘酷。這究竟是說Sara 還是說他自己?但無論如何,溫柔變成殘酷,不是一件令人傷感又無奈的事嗎?
電影結尾中Professor Borg 說"If I have been feeling worried or sad during the day, I have a habit of recalling scenes from childhood to calm me. So it was this evening." 那一整天,雖然他接受大學的榮譽學位,但他不快樂,於是他回想起年少時的一個暑假︰他見到未婚妻Sara 叫他找父母,但Isak Borg 不知該往哪找,Sara 便帶領他,到最後,他看到父母在釣魚,父母也看到他,然後向他揮手--原來對於已經78 歲、醫術高明但跟兒子媳婦關係疏離的Isak Borg,最大的慰藉就是回想起父母對他的愛,而父親老早就不在,母親亦徐徐年老了。這是多麼動人亦令人傷感的畫面,你怎能不被打動?
關於電影開場那個死亡的夢,特別是電影中段的那個沒有時針的鐘的象徵意義、關於希望被寬恕、關於現代家庭關係的疏離、關於寂寞、關於缺乏溝通等,我都覺得沒必要寫了。
這一篇寫得雜碎,我實在無法把我對《野草莓》之情、《野草莓》的美用筆墨形容,因為它對於我來說,太美麗了,而通常越美麗的東西越不可碰。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默哀
我真正的為我們的下一代感到悲哀。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略為失色的另一個布連家女孩
為了捧Scarlett Johansson 的場,走去看了the other Boleyn girl(華麗孽緣),也脅持喜歡Natalie Portman 的男伴陪我看。
電影嘛,開頭都不錯,節奏氣氛控制不俗,可是後繼無力。故事去到由Portman 飾演的Anne Boleyn 成功用欲擒故縱的方法引誘King Henry VIII 令他置剛誕下男嬰的妹妹Mary Boleyn 不顧後,劇情就去得快到無倫,為交待而交待,沒有戲可言。也因為這關係,演員中除了負責勾心鬥角的Portman 演得不錯外,其餘的演員均無發揮可言。片長116 分鐘,我倒寧願電影拍得長一點,至少電影後段情節是真正的present 出來而不是齋說出來。
事後重看當年的歷史,發現電影中有很多跟歷史不符的情節,例如Anne 被送上斷頭台時,女兒Elizabeth 已經兩歲多了、Mary 跟Anne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生活在法國、Mary 才是姐姐等,但這都無傷大雅,因為趕住收工先係電影最大敗筆。
Scarlette Johansson 的演出普通,外表看上去比Natalie Portman 成熟但要扮妹妹欠缺說服力。不過要她扮古代人又不錯喎,我不覺得她有如外界所說美到閉月羞花,但卻有很大的吸引力。除了魔鬼身材及有如舒淇及Angelina Jolie 的性感厚唇外,蒼白令她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不認為她有古典美,但邊看這部電影,越覺得她活像畫中人,從古代畫中走出來的人。
2003 年她拍的Girl with a Pearl Earing (畫意私情)已是最好証明。
不說她跟Johannes Vermeer 筆下的女僕有多神似,單看她的劇照,已覺得這是某一幅名畫了。
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