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上位的代價

就是要跟前人作比較。
Nolan 自The Dark Knight 開始就一直被人過份地吹捧,Inception 上畫後更被外國傳媒喻為New Kubrick,然後就有人出來說這說法完全侮辱了Stanley Kubrick.

其實,比較來幹什麼?說實話,Nolan 是真的比不上Kubrick。坦白說,他跟「大師」距離相差甚遠,但比較來有什麼用?Nolan 只是一個出色的商業片導演而已(他的目標亦是如此)。拿著2 億美元跟你堆砌一部劇本寫了10 年的大電影,CGI 儘量少用,去6 個國家取景,電影更大膽得要觀眾用腦看,至少比Transformer 及2012 有誠意吧?

用看「電影」角度去評Inception 是多餘的,他根本不是拍高深電影,亦不是跟你說道理。用「睇戲」、「為娛樂」角度去看Inception 才是正道。希望Nolan 會藉著電影談哲學、人生哲理?回去怒煲《新世紀福音戰士》好過。期望2 億美元的商業大片會有電影大師級水準,是「要求太高」,甚至不切實際。商業大片,本來就應該只跟商業大片作比較。看商業片,也應該用回「看商業片的角度」出發吧?







延伸閱讀︰
Critics of Inception
家明雜感﹕《潛行凶間》四層閱讀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Critics of Inception

《壹周刊》今天才到手,終於可以仔細地讀方俊傑究竟寫了什麼。我同意他尾段所說,的確Leonardo 於《潛行凶間》的角色令人想起Shutter Island,以及中文譯名衰得不能再衰。另,他於「壹周搜影」再寫︰創意、深度、手法、娛樂性,堪稱完美。

因為方生是破天荒打100 分,所以把文post 出來好了。(click 圖可放大,清楚到你唔信。)





































Inception 是否全球一致激讚呢?又不是喎,昨晚於wiki 讀到,部份影評人根本就不欣賞這電影︰

New York magazine's David Edelstein wrote, "I truly have no idea what so many people are raving about. It’s as if someone went into their heads while they were sleeping and planted the idea that Inception is a visionary masterpiece and—hold on ... Whoa! I think I get it. The movie is a metaphor for the power of delusional hype—a metaphor for itself".

In his review for The New York Observer, Rex Reed wrote, "It's pretty much what we've come to expect from summer movies in general and Christopher Nolan movies in particular ... [it] doesn't seem like much of an accomplishment to me".

In A.O. Scott's review for The New York Times, he wrote, "But though there is a lot to see in Inception, there is nothing that counts as genuine vision. Mr. Nolan’s idea of the mind is too literal, too logical, too rule-bound to allow the full measure of madness".

最狠的是這個︰

In his review for the New York Press, Armond White wrote, "there’s a simple-minded sappiness at the heart of this cynical vision. If anything, the time and consciousness tricks stolen from The Matrix make Nolan a bastard Wachowski brother, not a son of Kubrick. Despite its big budget ... Inception is full of second-rate aesthetics, yet when shoddy aesthetics become the new standard, it’s sufficient to up-end the art of cinema".

Well, are you sure?

好啦,今天正式上正場,究竟大家如何解讀Inception 呢?外國forum 都是舖天蓋地地討論結局,以及當中的「尖尖尖尖」的concept 是如何運作(如果不是因為未上正場,我老早就劇透了)。大家快些去看囉。


延伸閱讀︰
Inception 觀後感
Movie Chic,Movie Style﹕最複雜的2億美元科幻片
關於Inception 的二三事。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關於Inception 的二三事。

已買票星期一翻兜Inception,今次會看IMAX 版。我是第一次入戲院翻兜一部電影(Bergman's Wild Strawberries、楊德昌《一一》那些大師級作品不算啦) 。我簡直是為Inception 著迷,亦膽敢說,Inception 是這十年內的最佳商業電影。


喜歡Inception,其實有少少個人情意結,我見到他把M. C. Escher 的作品「實體化」為"Paradox Staircase" 感到興奮。我喜歡M.C. Escher,大玩錯覺的畫作玩味十足,有趣非常,百看不厭。























把Edith Piaf's 名曲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作plot device,個人認為品味非常好,呵呵!這首名曲,因為Inception 的關係再次被世人所認識。也許已有不少人因為La Vie En Rose 這電影而認識這歌,但怎樣都好,看Inception 的人應該比La Vie En Rose 為多吧?另外,已陸續有人於網上把這片廣傳開去,Inception 中至為重要兼有效營造緊張氣氛的配樂,其實跟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有一定關係。




其實我更佩服的是,Inception 一點血腥也沒有,頂多都只是「拳頭交」。總之以我極不接受暴力場面的人來說,看Inception 看得很舒服。

但不代表這緊張,相反電影緊湊得很。

據說,華納兄弟曾建議Nolan 把Inception 拍成3D 電影,但Nolan 拒絕了,因為"it will distract the storytelling experience of Inception". 我即時對Nolan 多了兩分尊重!我一向都不喜歡3D 電影,但大多電影公司都太想為3D 而3D,因為電影一變3D,票價立即倍增,容易賺個滿堂紅。Nolan 卻深明電影重要之處是電影本身,即你如何把一個故事說好?拒絕3D 即他不用分心去構想哪些場面要為3D 服務,自然可把全數心思放回電影身上。讚!

片中的化學家名叫Yusuf。據稱Yusuf 是《可蘭經》中的先知,真主給予他解夢的能力。

Ellen Page 飾演的Ariadne 於片中負責建構夢中迷宮,同時她亦希望幫助Leo 所飾演的Cobb 走出自己內心的「迷宮」。於希臘神話中,Ariadne是King Minos of Crete 的女兒,她曾幫助戀人Theseus 走出兄長Minotaur 所居住的迷宮。

Marion Cotillard 於片中的名稱叫Mal。於法文及西班牙文中,Mal 意即邪惡。

到目前為止,Inception 仍然是Twitter 10大trending topic 之一。

我喜愛的方俊傑於《壹週刊》居然破天荒給Inception 100分。我由創刊號開始看《壹周刊》,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拿到100 分。

Nolan 曾被指責Inception 抄襲Alanis Resnais'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阿倫雷奈《去年在馬倫巴》),但他否認。不過,他承認Inception 的創作靈感是來自Jorge Luis Borges 的兩部短篇小說︰The Circular Ruins The Secret Miracle

延伸閱讀︰
Inception 觀後感
Movie Chic,Movie Style﹕最複雜的2億美元科幻片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書展,完。


















星期一用了VIP 票入會場,晚上的人流比星期六還要多!
因為是打工仔最後一個機會去書展。
不用排隊慢慢兜圈,心情好多了。

再行多一次Hall 1 都沒有書想買。
其實商務今年出了一本成語英譯很不錯。另外疑似明報出版、講及香港街道歷史的書籍也蠻有趣,但總覺得沒有必要把它們買下來。
沒買書,筆袋倒是買了一個。於Hall 3 還把《破》DVD 買下來。

之前於面書跟人提過,究竟hea 字有沒有正寫?hea 看似是香港人幾年前所造出來的新字,寫不得因此要用英文拼音出來。但我老是認為,hea 不可能沒中文字。結果今天我終於知道hea 中文正寫為「迤」。這個「迤」字,是今年逛書展的最大收穫。在此謹謝彭志銘及其舊作《廣東俗語正字考》!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Inception
























Inception (潛行凶間-中譯可以再hea d 嗎?)是萬眾矚目的作品。
我等了Inception 有9 個月了,等得太久,不等上正場,率先去看優先場。
導演前作The Dark Knight 票房大收,有口皆碑,除了我。
對,我就是不喜歡The Dark KnightThe Dark Knight 根本顯露了Christopher Nolan 作為導演的不足之處︰太多東西想表達、令到主題模糊不清、太貪心... 結論就是「死唔斷氣」,拖拉太長,令人受不了。The Dark Knight 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純粹是因為Heath Ledger 演得太好,非常搶鏡。
所以我會擔心,Nolan 最好的可能已經是Memento,亦怕Inception 會重蹈「死唔斷氣」的覆轍,儘管Inception 真的真的備受好評。

結果,結果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一句到尾,Inception是非‧常‧好‧看!我甚至認為,Inception 有機會取代Memento 成為Nolan 真正的代表作。好看的根本就不是我偶像Leonardo 的表現(角色發揮不太大,Shutter Island 好多了),而是電影本身,即Nolan 的編與導的水準真的令我拜服!

Inception 的plot/劇本寫得很複雜,場景不停轉換,中間又有解釋相關的複雜概念(當然,大部份都是假的),但故事一點都不難理解(我甚至覺得比Memento 容易明白),這就是Nolan 功力所在了。一個潛伏10 年的劇本,結構複雜無比,要把一層又一層夢拍出來,每個夢都是同時進行,人物又是一樣,卻又不會把觀眾搞亂,其實一點都不容易。有些導演有很好的創意,卻總是拍不出來,浪費了自家寫的好劇本,例如韋家輝及Charlie Kaufman。但Nolan 不同,他能夠把其創作意念(寫好劇本)好好的execute (執導)出來。兩者皆優就天下無敵。因為只有自己才最清楚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以及如何表達出來、希望達到的效果是什麼。試問除了Nolan 自己,有誰會完全明白思想意念如此複雜的他想拍什麼?

之前Empire 影評說Inception 是 "Like The Matrix mated with Synecdoche, New York — or a Charlie Kaufman 007." 看到這,大概會明白Inception 是一部題目豐富,而且是「複雜」的電影︰夢、潛意識、記憶、真假世界難辨,還有動作場面,觀眾的確需要集中精神、留心觀看。這些不算是什麼新鮮題目,但Inception 真的是全新創作,你不會覺得故事熟口熟面,甚至乎折服於他的創意。

除了故事嶄新,片中的場景設計令人大開眼界。看Trailer 時已見城市會摺起來、人會在半空中浮游,你認為that's all? No No No。Inception 中的世界沒有那麼簡單,加上故事本身,這電影根本就顛覆著你對世界的認知、挑戰你的想像力。而令我驚喜的是,片中玩了我喜愛的畫家M. C. Escher 作品般的錯覺玩意!電影中的「反轉世界」,以一向不崇尚高科技如3D 及IMAX 的我而言,都首次認為有些電影真應該入IMAX 戲院觀看,例如這一部,於巨幕上看倌們才能真正享受到電影場景設計所帶來的視覺震撼。

電影看到一半時,我已深深感到Inception 很有可能如當年Matrix 般成為新世代的電影經典,甚至已很想看第2 次。我這種偽影痴,一向只崇拜上世紀中的好電影,只有電影大師的作品才可以吸引我一再購票入場。Inception 是唯一一部商業片,我是認為自己必須、甚至說是忍不住,一定要入戲院看多次。我也覺得自己有點誇張,但我的確於完場後,不停說了十幾分鐘︰「真係好好睇呀!我好想睇第2 次!仲要係IMAX!」

其次令我高興的是,Leonardo DiCaprio 近來拍了不少相當好的電影,最近的有這套跟Shutter Island。說起Shutter IslandInceptionShutter Island 的結局有相似之處,相信會引起一眾喜歡這電影的影迷討論,正如男伴剛才一直跟我說,他接受不了我所解讀的結局。而我,仲駛問?梗係覺得自己啱哂架啦。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又嚟書展。

今晚很大機會會寫寫Inception,所以先寫其他事。我不想一篇blog 寫數件事啊。
星期六去了一次書展,人流管制真的戇居居。我去了書展至少有十年,從未試過要兜這麼大的一個圈才進入會場。點兜?先去鷹君中心,再到海港中心。你以為兜完了?不!再兜去華潤大廈,先可以再回到會展樓下!對呀,有很多警察維持秩序,但卻防止不了有人插隊的情況發生!
很多年以前,書展的分流是這樣的︰持票人士老早就可以於萬麗海景酒店對出天橋中的樓梯先行到會展,沒有票的人士?你慢慢兜吧。不知從哪年開始,話之你有飛定冇飛,總之要你兜到死先可以入會展!why? why? why? 這樣安排可以做到分流效果嗎?This is so STUPID!

以前我會於書展買10 本書,上年跌至5 本。今年破天荒,只買2 本。
亦舒《蜜糖只有你》是必然之選。這本小說是她最長篇的一本,所以原價要75 大洋耶!
其次就是Camus' The Stranger。先前於又一城Page One找找看,居然中英本都沒有!書展所有英文書參展商都沒有這書,其他的大型書商也沒有中譯本。結果我只能(居然)於教協田園找到中文版,想也不想就買下來。

論壇上有人說,書展書真多!有很多類型耶!有時我想「究竟呢d 人行過bookshop 未?」書展根本只是一個散貨場,書少得很!每個攤位賣的書都是一樣一樣一樣。每年我想去書展找所謂的Classic,都會找得很辛苦。亦正如往年,你想在書展買Milton Friedman 的書?死心吧!你是不會找到的!今年除外,因為有中譯版,但你要跟它們有緣份才可相見。

星期一我可能會再去多次。但昨日於會展時我想︰「究竟下年我仲會唔會再嚟?」不過大概只要亦舒有新作,我都會去書展。對,不知從哪時開始,我去書展,真的只是為了亦舒而已。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Toy Story 3

我其實比較適合玩twitter 多於寫blog。
用140 字重點地寫,好過寫一大篇blog。
因此最近這blog 越寫越短,也很少回覆留言。
以前一篇文總會有三、五個留言,最近幾乎不見。























數日前看了Toy Story 3。看前聽很多人說︰「嘩!睇到喊呀!」
自問哭點不高的我,的確是準備入戲院流眼淚。
可是一反常態,哭不出來。
皮亞說,Toy Story 3 是給Toy Lover 看的。大概說得沒錯。
回想起,小時候我真的比較少玩玩具。我玩的都是Lego,神奇畫板,都是那些「你玩佢,多過同佢一齊玩」的玩具。洋娃娃呢?我姊比我還要多。加上童年時看過「幻海奇緣」及IT,對所有人形玩偶都有陰影。姐姐有一Barbie 玩具,都被我當作「惡靈」看待,深怕一轉身它就會拿刀斬我,所以某程度上,我不是toy lover。
因此,我看Toy Story 3 時沒有別人那麼感動,卻不代表不被打動,只是我感受到的是另一些事。
或許,其他人看到的是玩具跟Andy 之間的情誼,想起小時候自己跟玩具曾產生過(單方面)深厚的感情,卻隨著長大而丟棄他們。Toy Story 3 所勾起的就是這份昔日情懷,及拋棄他們的內疚感,或被迫丟掉他們的遺憾。
對於對玩具沒有太多感情的人,我只看到一個又一個循環。Andy 把Woody、Buzz 等等都送給愛護玩具的Bonnie,千叮萬囑這個新主人要好好善待他們,然後當Bonnie 長大後呢?大概大家都會預見到結果是什麼。他們到時可能又會再來一次生命大冒險,又或者齊齊打入冷宮。
也許她跟Andy 長大後一樣。她未必想丟掉你,但長大根本就是無可避免的事呀,總有一天她還是不會跟他們玩的。然後就在數碼電子產品主導、孩子都在打電玩的年代,這些十多二十年前的玩具,還有小朋友會喜歡嗎?到頭來,恐怕還是落入「蟲蟲室」中那些幼童手上吧?抑或變回Toy Story 2 的故事般,絕版玩具價值不菲,於是到博物館中被困於冷冰冰的玻璃箱內當展覽品?

Toy Story 的玩具,除非完全損毀,否則就會長生不老。我看到結尾,想起The Green Mile。Tom Hanks 永遠不死,卻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地離開,無論是比他年輕得多、新舊相識亦如是。我覺得Toy Story 中的玩具,就是The Green Mile 中的Tom Hanks,只是成長代替了死亡。對,想到這點,就會想哭。我沒有被他們之間的感情所打動(那些flashback 式回顧感情片段已在Up 領教過,當時哭得死去活來。結尾的再次玩耍,其實是另一種「flashback 吧,感受卻不大),但一想到他們的命運這樣重覆下去,就想哭了。對,我覺得那些玩具都很可憐。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書展初面睇。

在香港,去書展其實等於趁墟。
參展商喜歡於書展時做大割引,但又其實同時外間的書店都在做大減價。在書展找到的書又跟外邊的書店找到的一樣,年年如是,因此今年去趁墟的動力大幅減少。

不過啊,又不代表去書展沒東西看。今年文藝廊其實很值得大家去逛逛的。

文學與藝術相映生輝。香港書展去年開始設立「文藝廊」,展示當代名家的作品和珍藏,並透過一系列講座和研討會,分享名家的創作歷程。

















最最最珍貴的是這個寫上巴利文的《貝葉經》。巴利文好像已沒有人懂得的吧,要數懂得巴利文的人,最有名的就是季羨林了,但季老上年已不在人世了。這《貝葉經》在文藝廊「季羨林區」展覽著,先導賞團講解的姐姐一直說這是國寶。


















嶺南派畫家最有名的趙少昂,其兒子把父親的作品借給書展展出,希望令到更多人可以欣賞到父親的畫作。參觀時畫作仍未擺放好,只看到部份「長臂猿」(被其他畫遮住了),的確畫得栩栩如生!以上的「貓」也畫得很生動啊!



















白先勇知道書展想推廣香港文學,於是慷慨解囊地借出所有手稿!他的字蠻漂亮的嘛!


















今年的「年度文學作家」是劉以鬯,書展罕有地展出他的手稿!他的字很「中學生」。
書展亦有展出他的書信、當年他工作的記者證及由內地前往香港的登機證!非常珍貴的耶。

還有更多更多,包括舊香港的照片(遠至1900 年!)及崑劇戲服等。大家去書展時,亦可順道去文藝廊啊!

今年書展的安排似乎比上年好,至少我看到以往沒有的飲品自動售賣機,想買東西喝不一定要幫襯內裡的小賣部。當然,自動售賣機的飲料售價多少是一個謎啦(因為我冇行去睇)!哈哈!














































其實最最可惜的是,我明明看到亦舒新書在我面前,卻買不得!因為書展仍未正式開始,所以齊齊齋睇買唔到,可恨也。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罪孽深重。

一個人應該前十世做了很多好事,修了福蔭,十世因修成今世果,終於有官做、成為有錢人、大富豪。但儘管今世你是一個很有福的人,如果不做好事,反而恃著家財萬貫、影響力大、以一己私利來鞏固自己的財力地位、令到無數眾生受苦,例如官商勾結、欺壓窮人、托市、賣縮水樓,甚至因為自私的關係買地起別墅令到周圍環境造成不能痊癒的傷口,你是要用未來十世去還的。

前輩子修來的福德,應該要好好珍惜。今輩子把福蔭拿來享受,沒有不對,但不等於要用來揮霍。這個世界是有報應的。若然不報,只是時辰未到。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大浪西灣。

大浪西灣,聞名於世。
香港人老是覺得香港是石屎森林,想看山看水就去旅行,卻不知道香港有一個聞名於世的後花園。2003 年開始,一場沙士令到香港越來越多人去行山,不知道哪來的思維︰少人嘛,就唔怕沙士啦。
又的確,越來越多人行山了。我有幸於沙士前就已初探大浪西灣,那時候DC 也不普及,遊人也少。那風景美得我於當晚半夜閉眼時也能立即望見。
其實香港的行山徑是很有名的,西貢大浪西灣的白沙藍海亦很有名氣。
然後,響有錢就大哂的香港,有條仆街暴發戶,見到大浪西灣就起痰,於是決定在此插旗

呢件事,政府有冇責任?響當奴呢d 「我任內只負責解決2012 政改問題,2017/2020 雙普選係下任特首責任、減唔減稅唔關我事,係財政司司長嘅事」的思維,又會以「私人土地政府不干擾」為由下,的確唔關政府事。但是否代表政府可以咩都唔做?咩都唔理?

以前,「大浪灣之友」已經拯救過大浪西灣一次,今次呢?

fb group: 強烈譴責魯連城破壞大浪西灣自然景觀生態, 要求立即停止有關建築工程!




另,今天梁振英終於忍不住說出心中志向了!於是我也忍不住把半年前蔡東豪的文章再次拿出來︰我怕梁振英

香港最後樂土都不得安寧,認真掉掉掉哪媽!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掉哪媽!頂硬上!

滅絕一種語言,等同消滅一種文化,係另一場文化大革命。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Welcome Back Roberto Baggio!

今晚無論哪一隊勝出都好,都及不上這新聞令我開心雀躍。

男伴跟我一樣是意粉,今晚才說起巴治奧,大家都說他還很年輕,究竟現在做什麼呢?一回家就看到他的最新消息了。我喜歡意大利的原因純粹因為巴治奧,而意大利變成我唯一愛隊,即就算表現再差勁都好,我也永遠支持。就算欣賞烏拉圭、欣賞日本、欣賞德國都好,卻談不上喜歡。愛,是一種義無反顧的戇居。

我跟男伴說,足球雖然講求團體合作,但我其實喜歡一人足球。
「即獨食?」
「唔係。獨食即你死都唔交波但又入唔到波,例如C 朗。一人足球係你一個打幾個仲可以有波入。」
我坦言,我喜歡球星喜歡金童,因為他們不平凡。當年巴治奧在受傷的情況下,以自己一人之力,把意大利帶入決賽,跟巴西一決高下。12 碼飛機宴客,為他的足球生涯留下缺憾,卻令球迷更不能放下他。之後他於意大利球壇的遭遇,更令球迷愛惜他。因為「英雄」加上「悲劇」二字,就是男人的浪漫,加添兩分傳奇色彩。

喜歡了意大利16 年,我真的覺得繼神奇小馬尾之後,意大利再沒金童。
金童欽點了卡斯辛奴為新金童,新金童跟他媽的用人唯親的納比不咬弦,不能到世界盃去發揮所長。現在巴治奧回歸了,我希望他可以改變意大利球員青黃不接的狀況。希望2 年後的歐國盃及4 年後的世界盃,可以看到他身處教練席上。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痴哂線。














大家都等待NOW 直播了八爪魚的預測後,都紛紛去馬會落注。不說睇波應否賭波這問題,今屆世界盃,買波的人落注前,都不是分析數據、不是比較兩隊實力等,而是分析雷神、桂神、Nike、比利、未來人同八爪魚的預測,還要看看他們是否明燈,真係計到人都癲!例如桂神支持西班牙 = 荷蘭有機會勝出、未來人點明荷蘭是冠軍、比利捧西班牙 = 即荷蘭會獲勝、Nike 有荷蘭 = 西班牙才是冠軍、八爪魚想也不想就選擇了西班牙。最痴線是雷神,明明撐西班牙,但因為搏自己是明燈就買荷蘭!喂喂喂,咁點計先?


桂神︰西班牙 = 荷蘭
未來人︰荷蘭
比利︰西班牙 = 荷蘭
Nike︰荷蘭 = 西班牙
八爪魚︰西班牙

雷神︰????

咁係咪即打和加時再12 碼?

不過,話說回來,我是不賭波的。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合理化

有一些事你總不能夠用「人生經驗」這「結果」去合理化或正常化自己所做過的事。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Water-lily Pond






















終於明白為何Monet 孜孜不倦地畫了一幅又一幅Water-lily Pond.

四強。

意想不到巴西居然輸了,卻猜中德國勝了阿根廷。
我仍然覺得巴西今年很屈機,只是從不知道原來巴西球員的心理質素差成這個樣子。
一開波就火光了,然後OG 後就方寸大亂。荷蘭對著巴西根本連信心都沒有,巴西自己擺了烏龍後卻信心崩潰,加上本來就已經暴燥,結果反勝為敗。我不認為荷蘭贏了巴西,我只覺得巴西輸自己。

早就預到德國會贏阿根廷,第3 分鐘Muller 的入球已決定勝局,踢順境波的德國對阿根廷的攻勢真是水銀瀉地。阿根廷不夠團結,可以交波時球員卻只會選擇自己去馬,浪費不少機會,連美斯亦如是。猜到阿根廷會輸,卻想不到輸0:4,兵敗如山倒,真令球迷傷心。

西班牙對巴拉圭又是笑話一場,3 個12 碼夠經典,但面對巴拉圭之流,西班牙卻贏得不輕鬆,踢得一點都不好。巴拉圭雖然前鋒把握力低,但整體面對著西班牙亦踢得都很放,迫得緊,我覺得雖敗不辱。

4 強之中,我認為德國有冠軍相,即好有霸氣!好有皇者風範!有技術有波品有組織有團體精神,撐撐撐!不要再有任何爆冷之作了!德國,請先贏西班牙,再踢走荷蘭吧!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My First Tears for Hong Kong.

我從沒想過,看七一遊行的新聞,居然會看到哭了起來。

終於承認,這已經是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香港。

那位穿白衣、邊做訪問邊想哭的女士,說出了我的心聲。

我想,想哭,甚至已經哭了的人,大概不只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