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樂寫完一篇文之後,沈旭輝又撰了一篇評論呂之文,之後呂又寫了一篇文回應沈。
不知道這會否成為另一場筆戰,但坦白說,我沒心機看。
文章長過水蛇春,誰有心機看?
正如文章只拋出一大堆學術名詞,誰會看得懂?
當年大學Year 1 Sem 1 上了關於Politics 的科,上tutorial 時第一組同學做了presentation,卻沒有解釋何謂nation state, state 及nation 這幾個keywords,於是整個presentation 台下同學沒人聽得懂。Q&A 時段比較敢言的同學當然因此kill 他們囉,組員之中的大家姐卻串咀地說︰聽唔明係因為同學唔睇readings 啫,佢哋有睇自然會明架啦。令人譁然。老師之後對這一組說,大意是︰做presentation,你一定要假設聽眾完全冇方面嘅知識,要當佢哋一無所知咁解釋清楚d kewords 、簡短明確地向佢哋present,就算對象係我都係一樣。
不知這一組人對老師這番言論吸收了多少,我卻認為老師正袋錢入我袋。那一科所學到的知識我大都還給老師了,但這一教導,卻銘記於心。
2 則留言:
呂大樂在文中提到:
"讀畢全文,深覺淺白的文字和平易近人的分析概念之可貴。"
我笑了。
香港人就是喜歡搬弄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名詞故作高深,從政府的「深層次矛盾」「可持續發展」等到日常文章一概如是。
原因?香港人不懂,卻愛看。君不見日月報言必某某研究員,文必某某大教授,視之卻空洞無物,不值一哂,卻沾沾自喜自以為月旦時事,針砭時弊?
只因香港人太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