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 月,今敏導演因癌病去世。英年早逝。
今敏遺作很少,電影不出四部,電視動畫更只得一套。
可是已經享負盛名。
今屆亞洲電影節反應很快,立即舉辦了今敏回顧展,我在他四部作品中選了這一部入戲院重溫。因為帶有David Lynch 影子的Perfect Blue 太沉重、Tokyo Godfather 太四平八穩、影響Inception 的Paparika 的結局未免玩得太大,而《千年女優》卻細緻感人。
關於那些現實與回憶交錯的片段、跳躍式的空間接駁不說了。也記得曾經在網上讀到,《千》中女主角拍過的電影,都可以找到reference,例如黑澤明的《蜘蛛巢城》及最為明顯的《哥斯拉》。我不熟日本老電影,不肯定這個說法,但如果是真的話,對於日本戲迷來說應該會看得更有味道。
《千》這電影吸引著我的原因,是女主角那段似有還無、卻愛足一生一世的愛情。少女愛上一個她不認識的「危險人物」,為他執迷一世,其實並不算是新調子,甚至有點傻。但劇本最聰明的地方是,把女主角對神秘的他產生感情的背景設為動盪時期的近代日本,可是還不夠,這些感情及情節再化成女主角所有拍過的電影中,而這些電影故事背景遠至日本古代(鎌倉時代或戰國時代?)近到美國可登月的現代,於是女主角在戲內戲外一直重覆又重覆為了一個承諾而去追尋那一個他,追了差不多一千年。這種安排令到人覺得,這段感情維持了不止女主角的一生,而是橫跨了好幾個世紀大時代。歷史洪流中的愛情,特別盪氣迴腸。就像輪迴轉世般,經過百世、歷盡百個身份都好,她猶如中了那個亡靈的咀咒一樣,千年之中永遠浴於永恆愛火,可是無論花掉多少個一生,她也永遠追不到他。這樣處理主角的一段愛情,用「電影故事」把之時間長度幾乎無限延伸,就算不是電影史上第一次,也是非常罕有的編寫方法。真的十分創新。
我坐在戲院中,看著銀幕,見證著女主角一直追著那個他、一直在跑,居然想哭,這感覺是第一次看時沒有的。究竟一個人要愛到有幾深,才可以這樣鍥而不捨?她跑到北海道去那一幕,把電影的氣氛、觀眾的情緒推到高潮。
表面上是一個愛情故事,骨子裡說的卻是「追尋」。女孩窮盡一生去追尋愛的人,可是到最後「追尋」本身卻變成目的。沒有人知道那條鎖匙究竟有何重要,沒有人知道那條鎖匙究竟能開啟什麼,包括女主角在內。可是在追尋過程中,鎖匙的意義卻不同了。本來是謎樣男子的附屬物,卻變成女主角的附屬物,女孩付予這鎖匙新的意義︰這鎖匙能開啟的,是她對這個男人的回憶,更甚的是,是追尋的回憶。鎖匙是她追尋的原因,及證據。也許追尋這過程證明她愛過,也許追尋這過程證明她年輕過,也許追尋這過程證明她存在過,也許追尋這過程令她感覺到希望和愛。原來,反過來看,是鎖匙所證明的追尋把她定義、賜予她人生意義。
因為我說過《告白》沒啥新意又不好看,所以今次男伴以其人之道報復說︰「咁《千年女優》講d 嘢其實其他戲都有講過啦。」「係,但盪氣回腸唔係人人都拍得出喎。」
如此有天份的導演卻早早去世,真可惜。的確是影迷的損失。
後記︰事後想起女主角最後說的一句話,中跟英的翻譯也有所不同。英 "After all, it's the chasing after him I really love." ,繁體版譯為「或許... 我喜歡的是不斷在追尋他的自己」。希望懂日文的人可以告訴我原意是什麼。
1 則留言:
原來唔係好爆架咋喎...可以就倒時間去睇, 我以為呢D動畫實爆到十彩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