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韋家輝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因為他創作的故事很有深度。
但作為一個導演,他的表現卻容易令人失望,例如《喜瑪拉阿星》。《喜》的故事,個人認為,背後有一個很禪的意念,就是人生是很虛幻,只要天上的那個衪一醒了,哭一哭,塵世間的所有事都要重頭洗牌再來過。所以做人嘛,根本就不用執著。但韋家輝把電影拍得太胡鬧,胡鬧得根本完全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我也是看第二次時才開始猜到他有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最愛女人購物狂》的敗筆就是失控了的結局。反而比這兩套電影更早的《鬼馬狂想曲》表現已算是不俗了。
不過,韋家輝獨挑大樑的的慘烈往績無損我對他的期望,因為我實在看不到香港電影界中誰人比他更有創意,而且言之有物。
當我看到《再生號》時,我再一次驚嘆他的創作意念,因為他在電影中創造了三個世界出來。第一個空間,就是現實。現實中Melody 一家發生車禍,父親劉青雲死了,Melody 失明,跟母親、弟弟相依為命。為了治療心靈傷痛,Melody 決定跟家人寫小說,讓父親在小說中活著。
第二個世界,就是小說中的世界。小說中的劉青雲發生交通意外後盲了,妻兒全亡,只剩一名菲傭照顧他。他很難過,於是他創作小說,決定把一家團圓寫在小說中。
第三個世界,就是劉青雲所創作的世界。這世界中,他依然雙目失明,但Melody 做了小孟婆,她不理天條讓母親的靈魂回來照顧父親、弟弟化身成小狗來陪爸爸。
而第二跟第三個世界,會隨著第一世界的所發生的事而有所改變。然後到戲中,現實中的母親跟弟弟又不幸喪生時,Melody 決定再把第一世界寫進去--不過死的是自己,而不是母親及弟弟,然後再跟第二、第三世界互相重疊。你看到這樣,就會想,韋家輝是想告訴你,原來人死了,只不過代表他們在另一個空間活著--活著的意思時,真真正正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已死,猶記得《鬼眼》的Bruse Willis嗎?還有Nichole Kidman 演的《不速之嚇》嗎?情況正是如此。不同的是,這些一切都是Melody 自己幻想出來的小說--而透過寫作期間,她知道父親、母親及弟弟不會希望她自殺,而是希望她好好的活著。現實中,人無法跟死去的親人好好道別,她就在小說中實現這個願望。在小說中好好的跟親人話別之後,她就有勇氣好好活下去。韋家輝說的,就是執著於生離死別,讓喪親之痛如夢魘糾纏著自己,最終你也是無法好好生活。想像家人死後,喝了孟婆湯後忘記了你、往生投胎做人去,你才可真正放下。情況就如失戀後,如果你知道舊情人已忘記你,而且已中年發福得變成了你不認得的陌生人般時,你就不會執著--因為已經真正過去了,執著無法改變事實。
韋家輝今次說的,仍然是他一貫帶有「禪」的味道的故事。人遭到大不幸時,總會問天「點解又係我屋企呀?」,正如第二世界中,警察跟劉青雲說可以找社工幫他時,他大叫「搵上帝呀!」一樣。然後到了孟婆谷祖林跟劉青雲一家說,生死冊記載的有每一個家庭--其實每人都會死的,即每個家庭都總有家破人亡的一日。這根本就無關幸與不幸事,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如果你連這都看不開,你就無法可以活下去。韋家輝今次說的,就是在生的人應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作為導演,這次韋家輝的表現比前作都好。但是劇情一去到母親及弟弟都死了,數個世界的重疊後的情況,就比較混亂,如Melody 如何死兩次,為何成年後的Melody 跟做了小孟婆的Melody 可以在同一空間出現等,都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可幸是仍無損觀眾對電影想表達的意思的理解,而且看不明的劇情,完全可歸咎於「小說嘛,什麼都可以發生」這藉口去,真屈機。這算是敗筆之一。敗筆之二就是特技做得不是太好,有點簡陋,感覺太假。三,就是配音。我到現在,仍然都看不慣配音電影。我明明看得出你是在說普通話,但出來的卻是廣東話,老實說,很突兀。就算演員演得好,都令我投入不了。
當我看完《再生號》後,我一直在想,難道香港真的沒有一位女演員可以演Melody 這角色?然後,我真的一位都想不到。近期港產片用的都是內地女演員,這已經令我完全想不到,除了早就上位的大明星、已為人母的張柏芝及梁洛詩及產量不多的林嘉欣外,香港究竟還有什麼女演員。真懷念,在銀幕上看到港產女演員的日子。
3 則留言:
第三空間搬入墳場後, 有一幕竟突然變回在家裡, 然後有一幕又回歸墳場。
你有沒有留意?
香港是確實沒有後繼的女演員了. 下一屆金像獎的得獎者一定是張靜初.
浪子︰當時個劇情係講咩?
agnes: 我忘記仲有一個叫鄭秀文,不過以戲論戲,我從來唔覺得佢識做戲.... 張靜初係好嘢,我buy 佢多過其他國內好演員。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