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Another master
Andrei Tarkovsky's Offret (1986)
塔可夫斯基遺作《犧牲》
另一位真正電影大師
全片在瑞典拍攝
說的是瑞典文
與 Bergman 的collaborator 合作
跟Bergman 說的是完全相反的故事
由不信、懷疑到相信、犧牲及承擔
萬惡根源是人類腐敗的文明
惟有主才能停止一切災難
男主角Alexander 為了拯救家人,甚至世人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折磨
決定向主(唔知東正教點稱呼Creator... 主or 神?)祈禱
他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
甚至喪失言語的能力去阻止戰爭發生
結果
一幕似夢非夢的情節發生
郵差叫Alexander 找女傭Maria
然後就會願望成真
女傭叫Maria 的喻意很明顯了吧
結果Maris 安撫過後
世界回復正常
就好似戰事從沒發生過一樣
Alexander 為了實踐願意犧牲一切的承諾
進行了宗教式的自我奉獻
把自己的大宅燒了
亦做了啞巴
結果被人當成瘋子
本來是啞巴的兒子卻回復了說話能力
把父親在電影初頭所種的樹澆水
更自言自語說了一句︰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Why's that, Papa?
回應了電影開頭Alexander 對兒子的說話
世界文明由語言開始
(可是文明腐敗就會演變成各種災難)
兒子仍是啞巴時跟這世界脫了節
父親變成啞巴後就跟世界隔離
父親犧牲了
世界就由兒子接捧接軌
上帝在褒曼的電影中或死,或沉默
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復活了
但還不是一樣的殘酷?
《犧牲》不易看
但從思考的角度出發
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