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我看了不夠20 套新戲。好多電影,看完要沈澱好一陣子才敢說好不好看,喜不喜歡。 今年得一套電影沈澱了好幾個月後我仍然覺得好看的,只得杜琪峰《毒戰》。不要認為此片大部份時間說普通話就認為電影不好看,《毒戰》仍然非常杜琪峰。我甚至認為《毒戰》是杜Sir 近年來最好的作品。
電影故事簡介:
津海禁毒大隊長張雷(孫紅雷飾) 剛完成臥底任務,成功抓獲一批體內藏毒的毒販,卻在醫院碰見一名失控撞車受傷的蔡添明(古天樂飾)。雷憑其敏銳職業嗅覺,判斷蔡添明涉嫌製毒,遂查出已被炸成狼藉的製毒窩點。與此同時,粵江緝毒警察軍、雄跟蹤運送毒品原料的貨車,一路來到津海。雷接應二人,得知此毒品原料來自大毒梟黎振標,而收貨人正是蔡添明!
面對犯罪事實,蔡添明供認不諱,更願協助警方,誘捕黎振標,戴罪立功。以張雷為首的津海、粵江兩地警員遂喬裝買家與黎振標販毒團夥展開一場危險搏奕…
《毒戰》的結尾的確好《非常突然》(1998 年)。有人視之為炒冷飯之作,甚至指杜sir 已經沒有新意。但不妨轉個角度,用《非常突然》來跟《毒戰》作一個對比。身為觀眾,看《非常突然》時就會發現自己認同片中的差人,到《毒戰》時卻只會認同毒犯古天樂。我懷疑這種認同是香港人獨有,所以,就算《毒戰》這套合拍片,九成多時間都說普通話、整套片於大陸取境都好,我都覺得佢其實非常香港。
身為香港人,看《毒戰》感受良多。香港的市場沒有了,連杜sir 都要拍合拍片。你一看《毒戰》就倍感淒涼,一反常態,片中的忠良都是大陸人,犯法的全都是香港人,香港觀眾反射地認為要不是為了大陸市場的話,杜Sir 不會寫這樣設定。我們看《毒戰》,就是看到了今時今日香港人身份地位如此的低下。杜Sir 以往的電影,警察總是非常專業、冷靜、嫉惡如仇、公正,為了捉犯搵命搏,這亦是以往香港人對香港警察的印象,甚至引以為傲。相反,以往電影中出現的悍匪,多是操普通話,為做大案搞亂香港。《毒戰》就是把這一切都顛覆。
我們看《毒戰》,見到古天樂陰險奸詐,或許會心寒,他沒有原則,把可以出賣的都出賣,但去到最後,身為觀眾的我卻希望古天樂可以逃出生天,那是一種慢慢產生出來的認同。古天樂一心認為只要放料給你就可以有一條生路,誰知被迫夾上船,為了求生,他只能不停出賣。到最後孫紅雷所扮演的大陸禁毒大隊長寧願「一鑊熟」,死都不願放條生路古天樂走。我只不過想生存,你使唔使迫到我去到呢個地步?因為要合拍,把大陸人跟香港人一向的角色掉轉,如果古天樂代表了香港人現況的話,那麼孫紅雷寧死都不願放手又代表了什麼?孫紅雷曾對古天樂說「你要想活,我陪你。你想死,我也陪你。」這是否意味著,生或死都好,你就是沒有你想要的自由?身為(香港)觀眾,對古天樂的同情是否也源於我們渴望自由的心?
《毒戰》的結局一如其他電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港版其中一條trailer 裡,杜Sir 甚至不怕劇透,告訴大家古天樂要被判死刑,這種政治正確無非是為了遷就大陸電檢。
一反大陸人跟香港人的角色定型,香港是壞的,大陸的警察是好的。這當然可滿足大陸各方面的需求。身為香港觀眾,一方面或會慨嘆香港人的身份地位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又覺得《毒戰》是一種反諷。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相信鄰近地區的執法者是如斯的專業及公正不阿吧?孫紅雷及黃奕等人越演得好、越投入角色、表現越勇猛,我就覺得越超現實,越是覺得片中的警察角色其實是在諷刺鄰近地區的執法人員。因為對鄰近地區的理解(當然亦可能是誤解吧....),孫紅雷等人的角色對我來說是沒有說服力的,看來看去都只覺得那是杜Sir 電影中香港警察的原型,嗅到香港警察的味道。為了大陸市場,只能把大陸寫成好的,那沒關係,就把香港那一套完完全全搬上去好了,反正一看就知那其實都是香港的影子。我相信,只有香港人才對這部電影有這種閱讀方法。其他地區人們或許只看到杜Sir 功架厲害,再一次把警匪片拍得紥實、只看到古天樂的狠毒、只看到電影中大陸執法者的勇猛、只看到杜Sir 獨有的風格,但片中(不知不覺?)顯示出來的香港人自身處境、心態,大概只得香港人才看到。因此就算在天津取境,不見香港但其實處處香港。 能夠把合拍片合到如斯境界,大概只得杜琪峰一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