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It's the most wonderful time of the year!



其實我最喜歡聖誕。
這幾年覺得香港的聖誕節沒有氣氛,即呢聖誕節變成純粹的購物節,事實上於香港所有節日都是購物節,且看重陽清明何時會有廣告叫你買束貴花去拜山。
小時候的聖誕月幾乎全香港都可以聽到聖誕歌,四周都有佈置。這幾年呢不是沒有,只是感覺流於交功課。不是為了聖誕節要快樂所以裝飾,而是因為聖誕節所以要裝飾。這樣說似乎不公道,至少海港城每年的裝飾都漂亮得吸引極大批人去拍照,不過我還是覺得「靚係靚囉,不過都係冇氣氛」。
我又不喜成為維港兩岸看燈飾的20 人中的其中一人。
既然如此,還是回歸基本步,聖誕本來就是用來慶祝耶誕生日,所以今年我去了聖堂望子夜彌撒(ok,我知,12月25 日其實是太陽神生日,耶誕應於9/10 月嘛)。
地點是我以前的堂區,本想去港島區,時間不就沒辦法。
堂區的硬件沒什麼變化,香港天主教教區窮就是這樣子。軟件卻變了不少。
話說我以前認識的神父是意大利裔的,之後換了個華人後我就搬走了。
這次回去卻嚇了一跳,神父是來自(聽後面的人說)印度!
我是井底之蛙啦,覺得大概沒多少印度人會信天主教,更何況是會成為神父?而且不止是主任司鐸,連助理司鐸都是疑似印度人!
神父的廣東話已經算不錯,不過沒可能純正流利得跟本地人一樣,而我小時候接觸得意大利裔神父多,總認為神父「講嘢唔正鬼鬼地」先似神父。
第二,噢,開始有英文彌撒了,以前沒有的。想起早前到聖堂見到一大班菲傭離開,才明白堂區草根至此,也要順應需求,開辦英文彌撒。我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既窮又舊的區域,也有那麼多菲傭!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區也曾以多「屋邨富戶」而聞名於港。

十多年沒望彌撒,我仍然熟悉彌撒的程序。這次的經驗卻令我想起我是一個十分喜歡儀式的人。小時候已是這樣,當大家默默低頭禱告時,我總喜歡望向祭壇,看看神父在幹什麼︰用香爐燒乳香向各方祝禱、跪地吻祭壇、把聖體聖血舉向天.... 每個神父辦彌撒都有不同style,但總有些步驟是不會改變的。儀式令我著迷,並不是它加強了宗教的可信性及權威性,而是我總覺得儀式背後有一種深遠的文化,或者是一種可解讀的symbol,每一個程序及步驟都是有起源的,可解釋的,有典故的,包含意義,在說故事。最易解讀的當然是領聖體部份是源於最後晚餐啦,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總有些人對某一些宗教儀式很反感,覺得導人迷信。我卻覺得無必要事事都要那麼「批判」,你當是宗教或文化研究角度去參與,想一想當中的故事,不是已經很有趣嗎?

廢話完畢,祝大家聖誕快樂。



這是我最喜歡的聖誕歌。
歐洲大雪令很多人不盡興,我卻覺得聽著Frank Sinatra 這版本的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看著飄雪跳著舞也可以很快樂啊!

3 則留言:

Uncle Ray 提到...

記得以前看過某人寫關於宗教的文,作者指若有人認為別人信教就是迷信,這也是一種迷信來的。

我也祝你聖誕快樂!

Sonia 提到...

Merry Xmas.

八卦一句- 印度南部有2,3個省基督教/天主教都算common.

K.K. 提到...

這年頭還有人知道Andy Williams?
還記得那青澀的年代,已懂得醉心於他那磁性的嗓音,Love Story, Moon River,Yesterday Once More,教父,史格保羅博覽會....。
還有灰狼Lobo,這兩人的唱片,伴我度過那苦悶的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