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一個人的旅行︰世界那麼小。

第三章 世界那麼小

台灣的天氣總是那麼差。
雨下不停,於是我放棄到荒野去,自作聰明地去了動物園,聰明得忘記動物也要避雨。
我最想看是貓科動物,bobcat 之類的。我懷疑所有貓科動物,不論身形有多龐大,都怕冷。於是我頂多只見到Eurasian Lynx 而已。還好,有不少動物都是不怕雨的,下雨天都照常活動。
初時覺得很興奮,慢慢我就覺得很可憐。
被困本來就不是好事,但沒甚麼可憐得過牠被困了,而且得自己一個。
灰熊、黑熊、馬來貘、長臂猿、豹等等,都困在一個空間裡。
那個下午,我獨自一人,看著馬來貘、亞洲黑熊及豹,分別在自己身處的「住所」中,來回踱步。
牠們就是這樣,沒事幹,由A 點走到B 點,兩點步程不足10 秒,然後由B 走回A,再由A 走到B.... 沒完沒了。然後我不明白,當其他靈長類都有大夥同伴、大象也有伴侶時,為何另一些動物就只得自己一個?被困已夠慘了,獨自被困更是淒涼。
夜行館中有很多珍貴的動物,被困在玻璃窗後,小小空間猶如我家浴室那麼大(小),就這樣瑟縮一角。我最難忘是見到兩隻鴞,隔著玻璃望著我,然後其中一隻展開雙翼,飛翔。原來他們的翅膀展開是都很大的,牠飛了,從一枝樹枝飛到另一邊去,來回,回來,來回,回來... 那個空間對於牠來說都太小了。翅膀的目的就是要令牠們自由自在地於高空中飛揚,被困在這樣小的一個空間,牠那雙翅還有用嗎?這不是遺反牠們的天性及大自然的定律嗎?
突然間我覺得很殘忍。
動物園成立的目的是什麼?
是教育嗎?保育嗎?
人因為自己的利益,以極其漂亮的藉口把這些動物困著,讓人參觀、指點、拍照,我們都在消費這些動物的生存權利。
如果說動物園成立的目的是教育下一代認識及愛護動物,把動物關起來已經是諷刺地遺反動物園本質。極大機會,牠們這一生就在那小小的空間中渡過,牠們本來就是野生動物,卻為著人類的利益從此被關起來。從此自己一個孤獨地來回踱步望著外面遊人在喧嘩指點。
我想起非洲那些「動物園」,那才是真正的動物樂園。野生動物繼續在野生生活,相反遊人都留在車中或木屋裡靜靜地望著牠們的動態,觀看牠們的日常生活,這才是真正認識動物,及愛護牠們--尊重他們的生存權利,不剝奪牠們既有的生活模式,讓野性的回歸野性,放虎歸山。

那隻鴞可能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外面的天空很大很廣很遠,足夠讓牠飛到累死為止。世界不是牠所身處的空間那麼狹小,令牠不明白牠生下來的羽翼究竟有何作用。

1 則留言:

K.K. 提到...

小時候會期待去台北圓山動物園,也很喜歡看昆蟲圖鑑及電視上的動物奇觀。長大後對動物就沒興趣了,台北木柵動物園一次也沒去,這些年反而去了香港海洋世界、上海動物園、San Diego Sea World and Zoo,卻不再有小時的激動與興奮了,真可謂時光一去不復返啊。
直到現在,每當看到家裡兩隻陪嫁過來的貓從眼角餘光走過,我仍會驚訝家裡怎麼會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