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旅行。

第四章 一個人的旅行

我在飛機上看Eat, Pray, Love
港譯什麼?不記得了,本來就對這電影沒興趣。
台灣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我終於明白為何電影,或本身原著真人真事小說會叫Eat, Pray, Love
因為電影前1/3 講女主角遠赴羅馬eat eat eat,中間1/3 去印度pray pray pray,最後1/3 就是去峇里love love love。
電影我只看了2/3,就已肯定這部一點也不精彩。的確,有些電影你根本不用看足整套就已知是龍是蟲。
以戲論戲,電影不是那麼差,問題是出在故事本身。
有人說故事很有啟發性,看罷會對人生有新體會,我卻只覺得這是一場bull shit。
女主角Elizabeth 一生太過幸福,要風得風,有事業有丈夫有大屋。前半生心願成為一位好太太,目標達到卻發現原來自己不想要婚姻。
然後呢,離婚、放棄所有家當、搭上新男友後又覺得不快樂,於是遠走他方,希望再次尋找自我、找回對生命的熱愛、希望找回令自己有悸動的事物。
fuck off!這不是傳說中的食飽飯沒事幹於是攪屎棍嗎?
Oh 我很depressed 啊!我覺得迷失了自己啊!我要尋找人生的新方向。
這真夠他媽的弱智。
去印度找God?到印度學冥想?這是不asshole itch 是什麼?
你要做meditation 在家裡做不行嗎?
去峇里一場我沒看完,還不是再次找到男朋友,再次相信愛情,然後 to love, to be loved then to make love 囉,還有特別的嗎?
女主角從不重視愛情啊,先後傷害丈夫跟男友,然後說自己不相信愛情,damn 啦,自十多歲就從沒試過單身,你不相信愛情就不要跟人拍拖結婚啦。Elizabeth 比港女更自私,男人遇著她根本是惡夢。
這個故事根本是說一個永不知足、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人生過度順利而十分幼稚的女人,覺得要自我成長,於是不事生產去遊玩一年,然後以為自己找回新方向,有一個重新的自己。
我卻更肯定故事未完,這個女的不久將來,又會覺得她想要的不是這一些,然後又覺得自己很悲慘、很可憐。
有什麼出奇?她當初也以成為好太太為目標啊,一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發現不外如是,這不是她的本性麼?
這是正宗的公主病,極正宗的賦新詞強說愁。
這世界沒有你想要那麼虛無縹緲連你自己也不知是啥的東西,你真的很想找到的話就去死吧。

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
我唯一認同,或令我有所感覺有兩句對白。
羅馬一段拍得好看,因為羅馬本身就好看。
美男子、美食,意大利的文化,一向令人嚮往。
意大利人跟這位幼稚的美國中女說︰你們美國人只知娛樂,卻不懂快樂。意大利人不用被人來提醒要快樂,因為意大利人本身就懂得「無所事事的甜美」,所以我今天下午突然不想工作就放假回家陪太太。
無所事事的甜美啊,這不是跟「生命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同出一轍嗎?
這簡直是我人生想追求的事。
我承認我是一個極無事業心的人。
我從來也不是熱血得希望在工作上找到滿足感的人。
滿足感為何要從工作中獲得呢?你的人生枯燥得只有工作才可令你有滿足感嗎?
無所事事的甜美啊是我的夢想,只可惜我生活在這裡,這裡是香港,這裡沒夢想。
下輩子投胎到意大利好了。

「旅行是要跟自己相處,因為自十多歲拍拖開始我從沒有獨處超過兩星期。」Elizabeth 這句令我笑了。
拍得太多拖想獨處就要去旅行,有那麼複雜嗎?很簡單吧?不拍拖就行囉。不行的話就只是你自己姣婆守不到寡而已。
不過,旅行要跟自己相處我是認同的。但比這句更中要害的,倒是陳綺貞最新幫Nikon 拍的單反相機廣告︰旅行是為了發現新的自己。
那五天我的確發現了。
我從跟羚羊的對望中、我從呼吸金瓜石的空氣中發現了一個沒有人發現過的我。

3 則留言:

gar~* 提到...

想不到你會選"eat pray love"來看, 應該早知道是超級大美國中心的中產patpat痕"體驗之旅", 就像那些自願露宿一個星期的富豪~

香港人去旅行總像是避難, 在這城市往往無路可退, 市中心固然擠擁得透不過氣, 連郊遊地點也漸漸被蠶食掉~

瑪嘉烈 提到...

因為講都唔信,其他戲更唔吸引....

K.K. 提到...

茱莉亞蘿蔔絲這部片很勉強看完,老婆則是睡倒在印度篇。
這些年我覺得電影其實很簡單,好看就是好看,難看就是難看,跟劇情、得不得獎都沒關係。拆彈部隊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沒人看,大家都看Avatar。有人說劇情很重要,但好的電影可以重複看好幾次,既然劇情都知道了為什麼還要重複再看?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好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