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Midnight in Paris
好久沒看過令人愉快的電影。
好看的不是沒有,例如評語兩極的《生命樹》自己就蠻喜歡,但看後不會有愉快感覺,始終題材沉重。
活地阿倫的吸引處在於他的電影輕鬆幽默之餘又言之有物。
今次《情迷午夜巴黎》取景於巴黎,活地把巴黎的城市風光都拍得很美。片中一開始的荷花池,跟Monet 所畫的Water Lily Pond 極像,先天視覺上觀眾早已大飽眼福。
但今次會令觀眾看得特別爽,原來午夜的巴黎會有Fitzgerald 夫婦、會有海明威、Josephine Baker, 畢加索、達利、Luis Buñuel 等等大文豪、藝術家,還有我十分喜歡的Cole Porter。只要對這些人物及背景稍有認識,看時的趣味會大增。對於影迷來說,最有趣的就是男主角建議超現實主義大師Buñuel 拍攝《滅絕天使》,連Buñuel 也不明「為什麼他們離開不了」,玩味非常。
活地今次說的,對於我這種喜歡舊時代的人來說十分到肉。活於現在,卻老是覺得以前的一切都很好。屬於80 年代的我,一直嚮往40-60 年代,雖然有不少戰事,卻是人類思想最開明的時期。男主角大抵屬於60-70 年代,喜歡的卻是20 年代。處於20 年代的人卻喜歡19 世紀末的美麗時代。美麗時代的高更,卻懷緬文藝復興。可笑的是,我們通通都沒有活過我們嚮往的時代,只是基於對現實不滿,透過不同的藝術而對另一個時代產生幻想。活地到最後一如以前的樂觀及正面,人還是不應該只懷念過去,而是應該活於當下。可能活地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他在電影中不時諷刺美國中產階級膚淺、虛偽及勢利,卻懷緬20 年代的美國藝術家、作家等,Fitzgerald 夫婦、海明威、Josephine Baker及Cole Porter,無一不是美國人。男主角提議Buñuel 拍一齣諷刺中產的電影,活地又何嘗不是在這電影中以男主角未婚妻一家作為美國中產的「寫照」而諷刺一番?
有人說過,巴黎的電影特別美,因為巴黎本身就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我去過巴黎,不特別喜歡,亦不覺得特別浪漫。我最喜歡的,仍是羅馬。活地拍了紐約,拍了倫敦、巴塞隆拿及巴黎,下次羅馬將是主角,很期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