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MOON: I hope life on Earth is everything you remember it to be.





































MOON 《月劫餘生》是2009 年的科幻片,在外國的風評不錯,影評人對此電影的評價都很高,觀眾都很喜愛這電影。雖然如此,但始終電影中的演員都不為港人熟悉,最有名的都已經是Kevin Spacey 了,可是他只不過是聲演。而且MOON (應該)是低成本製作,B-rated 電影一部,全片基本上只得一個演員。結果電影在香港,連BC 都看不上眼,直接出碟了。

我初看Moon 的trailer,就覺得非看不可,因為主觀地認為,這部電影一定是inspired by Stanely Kubrick's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及Tarkovsky's Solaris (1972)。這兩部可是科幻電影的經典,不止具有前瞻性,而且還探討哲學命顯、人類的精神心理等。






看完才知,MOON或者受到這兩套經典影響,但卻自己走出另一條路(其實Solaris 的影子少之又少)。2001: A Space Odyssey 探討的是人類與電腦的關係,人工智能是否有自我意識等問題,Solaris 探討的是人類的精神心理創傷及自省。兩者所探討的是哲學性重的命題,而Moon 所說的,是複製人的記憶問題,與及人類利用複製人來完成危險的任務是否合乎公義及道德,歸根究底,複製人跟人類是否一樣?還是次貨一件?複製人發現自己是一個代替品,一直以來他賴以為生、用來對抗寂寞的記憶不是他的。既然如此,究竟他對地球上的人的感情又可否算是真的?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可惜電影並沒有對此引導觀眾深入思考。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給你答案。

電腦跟人的關係也是電影中有牽涉到的題目,可是跟2001 中的HAL 9000 完全相反,Moon 中的電腦Gerty友善又helpful,思考模式比人工智能更接近人類,會作出種種合乎人性的決定。Gerty看似是HAL 9000 的downgrade 版,可是一樣有自由意志,作出的決定有時不是基於理性分析及計算,而是建基於情感上的因素。這部Gerty去到最後,已經猶如人類一樣。因此男主角對它說"We are not programmed"。他口中的we 其實指的不止是複製人,而是包括高度人性化的電腦。這是爭論點,如果電腦俱備人性,有性格可言,那麼是否可當成生命體之一?這令我想起1995 年押井守的《攻殻機動隊》中那個傀儡王。

電影的主題如此,因此其實故事背景發生在太空與否都並不重要。電影稍嫌不夠深入,因為跟所謂的經典不同,他沒有向觀眾提供思考空間,反而為觀眾提供導演或編劇心目中的答案。

整部電影基本上只是Sam Rockwell 的獨腳戲,其他的extras,出現的時間不過5 分鐘。Sam Rockwell  演男主角Sam Bell,既是演一人,又可以視為之演兩人。兩個Sam Bell 的生存時間各有不同,因而心態上及形態上都各有不同。這點有趣,Sam Rockwell 也演得不錯。

以sci-fi 來說,這電影沒有用金錢堆砌的大場面,沒有大明星撐場,來來去去只得Sam Bell 同Gerty,但觀眾也不會覺得悶。只是以Sci-fi 來說,個人認為啓發性不足。

4 則留言:

sonuscat 提到...

因為上面那篇文章無法回應,所以在此回應。

你是對的!
Go to the movies
http://hk.dictionary.yahoo.com/search.html?s=go+to+the+movies

瑪嘉烈 提到...

我就是知道我對啊!所以先覺得佢好仆街!

過客 提到...

對本片沒有上映是頗失望的,
幸而有出港版影碟。
個人覺得本片在布關孤寂的詮釋是做得不錯的,
那些「複製人」反而加深了這種感覺。
而那「記憶移植」又與《2020》有點類近,但探討的及表現上又有不同。
《星球索拉羅斯》的「影子」只是很少,而那個「機械人」的設定反而是太「人性化」。
今年《D9》雖也是佳作,
但科幻片元素其實不太多。
本片在近年的科幻片中可算是佳作。

瑪嘉烈 提到...

《2020》是我心頭好之一,《2020》對「記憶」的探討,以深入程度來說,比《Moon》出色多了。

《D9》我冇睇,因為我本身唔太鍾意外星人呢個題目,所以無法比較。

不過近年,真係好少sci-fi,《Moon》算係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