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書展後感

昨天去了書展。

會展是否大了,我不知道亦留意不了,但今年的確比上年好逛。上兩年,由中環廣場排到會展的人龍有多長等有多久都不消說,單是由購票到入主場館就兜了幾個大圈,未入主場館就已經開始覺得累了。今年,可能真的是因為會場大了,購票完一上電梯就已經到主場館,腳力省回了不少。攤位之間的通道不覺比以往寬闊,但確實沒那麼擠迫。總的來說,今年逛書展逛得比較舒服。

想一想,我好似九十年代初已開始年年去書展,經歷過迫爆玻璃、動漫展跟書展仍未分家的年代。高中時期,每次去書展都會買10 本書,每次過千元。買的包括流行小說(梁望峰、深雪)、流行文學(亦舒、李碧華)及古典文學(Homer's Odyssey)等。其實很多書買回來我也沒看完,有些甚至揭也沒揭開過,例如James Joyce's Ulysses, George Orwell's 1984, Dostoyevsky's The Brothers Karamazov 等等。總覺得鉅著嘛,要慢慢看,不用急。結果越買越多書,加上萬千影碟,家裡其實已經沒多餘地方讓我擺放長期被我打入冷宮的書藉。有時想起,都會覺得對不起那一班大文豪。

近幾年,我已經對書展喪失了熱衷。書也買得少了,最多只買5 本。我不知道是因為覺得家裡放不進那麼多書、還是察覺自己根本不太喜歡看書、抑或覺得拿太多書太重太辛苦的關係,書展裡的書對我的吸引力已經降到極低的地步。基本上,書展裡賣的書,是外面各大書店有售,來來去去,你到哪一個書展的攤位或外面的書店,都是看到同樣的書。要買的話,其實你早就已經買了,根本犯不著等到書展有折扣才買。如果要等到有折扣才買,其實你都不是十分想看那本書吧。而有些書,你根本不打算買,所以它有多便宜你都會不為所動。書展裡,真正冷門的書找也找不到,連佛利民不算冷門的書都看不見。諷刺地,其實佛利民的著作在外面的書店總會找得到三數本吧。對於我這些一經過書店就去逛一個圈的人來說,書展的吸引力真的少得可憐。其實書店已不時有折扣優惠,人流又較疏落,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會拖行李箱去入貨--至少你逛書店時不怕被絆倒,行得安樂吧。現在,唯一吸引我到書展的,是亦舒在書展中發表的新作,錯過了就要等幾個星期才可在市面買到,不能先睹為快。結果今年,我只買了亦舒新作《塔裡的六月》、在書店找了很久都沒有的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圖解佛學》、Oxford 出版的Dada & Surre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及Collocations Dictionary。

在會場看到不少中學生嘻嘻哈哈、精力充沛地迫書展去,還高興得打電話回家跟母親說「我買咗好多書呀!」時,有點像看到年少的自己。我想我不再覺得書展吸引,可能是因為我開始老了。

5 則留言:

Agnes Tse 提到...

今年我都冇去書展. 要買書唔一定要同人迫、同人搶先搵到心頭好. 再者我發覺言之有物者, 愈來愈少. 寧缺, 莫濫.

mendiee 提到...

我今年都有去,完全唔知買咩書....

瑪嘉烈 提到...

agnes: 好似話下年或會攪2 次書展,仲會再加入更多商業元素... 似乎所以「文化」項目,響政府眼中,都係商業活動。你講得啱,愈來愈少言之有物者,所以愈來愈多書唔好睇,唔買好過。

mendiee: 咁你最後有冇買書?

Agnes Tse 提到...

double書展? 更加唔掂! 香港小姐香港先生一年選兩次哩?

瑪嘉烈 提到...

唉,好似CCTVB 咁,一見到D 劇收視好少少,就添食玩2,3,4 輯。即管睇下政府係咪好on 居。